廉署淪為廉價工具

廉署淪為廉價工具

李少民

中共反對腐敗的決心不能說不大:判處一些高級貪官的死刑就是例證。談到反腐的成功經驗,香港是值得自豪的。香港廉政公署過去一直在港人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也是貪官十分懼怕被請去「喝咖啡」的地方。但是回歸以來,廉署被矮化,最近的搜查報館事件,使其威望大受損害。
近年來,中共不斷地派員學習廉政公署的經驗。還把廉政公署請到內地去給高官上課。問題是,中共可否效法香港廉政公署反腐經驗?
廉署的成功經驗,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英國政府治港的主旨,是經濟不干預的政策。港府不直接參與市場中的商業運作,這使得貪污主要局限於服務和紀律部門。中共對經濟的參與程度很大,國有企業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官商不分,貪污通常捲入重大工程項目,規模巨大。而警察的腐敗,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中共現在限制政府經商和把國企私有化。這一點,對反貪有利。
第二,廉署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廉署的上司──港督──必須清廉。港督的清廉,是由英國政府對港督的監督實現的(因為英國政府本身有三權分立的制衡)。這一點中共很難學。因為中共的腐敗,是從上到下。中央高官的家屬都利用高官權力大做生意。

第三,反貪部門必須設立在貪污嚴重的部門之外。在中國,貪污的根源在於中共獨攬大權。如果把反貪局放在黨的領導下,當然無法有效的反貪。
最後,香港反腐的經驗證明,「中國文化喜歡貪污腐敗」的論調缺乏根據。港人在不長的時間裏,就把容忍貪污的文化變為反對貪污的文化。中國目前貪污嚴重,不是文化使然,而是政府權力過大、不受制衡的結果。如果不改政治制度,貪污就會繼續,中共也無法有效借鑑香港廉署的反腐經驗。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廉署竟然「屈尊」受律政司指示,搜查多家報館和記者的住宅,引起香港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
廉署從前之所以受到港人的尊敬和支持,是因為其獨立、超然、公允。它不受任何其他政府部門的影響,只向港督負責,而港督則受到英國民主制度的監督。現在,廉署竟然成了律政司的附屬,變為特區政府教訓傳媒的工具!看來不僅中共無法學習香港廉署的經驗,香港廉署倒是愈來愈像中共的安全部了!這樣下去,香港的廉政公署將變成特區政府的「廉價工具」了。
……………………………………………………
作者為美國OldDominion大學管理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