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投資A股不離2原因

理財智慧:投資A股不離2原因

落實了QFII之後,香港投資者可以間接地買入國內A股。問題是,國內A股值得購買嗎?而買賣之時,又有甚麼應該考慮呢?
中國的經濟每年以7至9%增長,由此推論,中國股市的發展,亦會因為中國經濟急速發展而受惠。問題是A股是否唯一的選擇?在中國股市成立的十多年間,國企及民企公司曾在不同渠道集資,包括以外幣買賣的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在紐約上市的N股,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等。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現時仍然還有活力的只剩下A股及H股市場。
很多時候,中國國營企業的上市模式是A股與H股同時存在的。國內居民買賣A股,而境外人士便買賣H股。因為市場分隔的關係,所以A股的價格經滙率折換後,未必等於香港的H股股價。而現時香港H股股價仍然比起國內A股有幾成以上的折讓,換句話說,同一樣的東西,在國內的價錢比香港貴。那麼,究竟香港投資者會否買國內A股?

波動大可投機
如果要套戥的話,應該平買貴賣才是,買入香港H股然後沽空(出)國內A股(如容許的話),而不應買入香港有上市的同類國內A股股份。除非相信國內A股市場與H股市場能夠完全分割,而貪其國內A股市場波動性夠大、能夠投機獲利、市盈率能維持較高的水平。
另外一個投資A股市場的原因,是有些公司只能在A股市場買賣,而在香港未有上市。這類公司當然也有存在,但大多數屬於中小型規模的公司。如果作長遠投資,便要考投資者眼光。因為根據經驗,一間上市公司能夠數十年之後仍然在股市之中生存的,只屬少數。公司本身規模較小而能夠生存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