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令中國滿目瘡痍,唐軍是文革後第一批考上大學的年輕人,他選擇了攻讀建築工程,可以看出他希望「重建」國家的理想。他說:「那個年頭,男孩子一是喜歡汽車,一是建築。」他在中學時代看到美國、新加坡等地的樓宇建築,深深感受到,中國實在落後得太遠了,於是揀選了建築工程學系,82年在合肥工業大學取得建築工程學士學位後,他進了一家工程承包公司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工程監督,讀建築工程出身的唐軍,理論知識豐富,但僅屬紙上談兵,真正到地盤工作便要管理地盤工人,加上當時他只是由安徽跑到天子腳下──北京的一名小伙子,唐軍上班不久便被工人「考起」,問他可知道水泥是怎樣溝的?屋怎樣蓋的?
不過,由於唐軍高中畢業後便下放到農村,跟農民生活了兩年,令他懂得如何與基層相處,加上工作表現佳,4年半後,他被推薦到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工作。
每年政府會批出一筆錢給計委,而唐軍就負責找投資項目,單聽這個職位就知道那時巴結他的人有多少了,他亦不諱言,那個年頭無論到飯店抑或酒店,總是有特別好的待遇。
不少外來投資者經常抱怨,內地政策經常改變。唐軍則認為:「中國是從計劃經濟走過來,原本沒有遊戲規則,所以政策並非改變,只是在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