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舵手唐軍機會自己把握

首創舵手唐軍機會自己把握

首創置業(2868)總裁唐軍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批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工作數年後便被推薦當官,其後下海從商,任國有企業管理層。對其他人來說,他是站在最前排的尖子,但年輕時便有機會與外國企業、商界交手的唐軍卻說:「了解國外公司的想法,再回頭看中國市場後,你便知道我們落後有多遠。」

八九年,唐軍仍在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工作,由於國家計劃與外資企業合作共同投資,故開設「中國投資公司」,但沒有官員願意放棄官職,加入這家新公司,只有唐軍主動要求調職,原因是「那個時候做官,有很大權力。我覺得當官的,中學畢業已能應付,不需要大學畢業,因為他只需懂得運用權力。」

主動調職棄官從商
投身商界,令唐軍感受最深刻是一次德國之旅,改變了他的眼光及胸襟。「那個年代要出國並不容易,第一次出國是為了工作。」首次踏足德國,唐軍有如劉姥姥入大觀園。「我提出要去看看當地的百貨公司,一進百貨公司,我第一次看到一堵牆都是電視機。」當時內地物資短缺,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買到電視機。
令他驚訝的不單是外國物資豐富,與外國公司合組企業,更令唐軍認識到國際化的企業管理。

外國管理歎為觀止
他說:「外國公司的管理層,一開始便會對公司作出預算,研究產品在市場的接受程度、產品面向甚麼人、銷售方式等。在中國,規劃只是掛在公司牆上的一張圖表。」
眼界開放後,唐軍着手引入新的管理方法。94年,唐軍成為北京陽光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的法定代表暨總經理。他說,陽光房地產是為公務員蓋房子的公司,在我入職前,該公司共有27名員工,大部份都沒有受過正式教育,靠關係入職。「在辦公室內有熱水供他們洗澡,更會看到他們在辦公室晾衣服。」唐軍笑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率先引入因應個人能力分配工作的機制,改變舊國企大鑊飯的制度,又提出「提早退休」制度,讓未能配合的員工離開。
隨着公司不斷發展,唐軍更特別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院校聘請人才。他指出,中國企業的領導人都有兩個缺點,第一是忌才,「那他便可以做到退休」;第二是管理沒有規範,留不住人才。他說,每次公司有新的年輕人上班,他會對年輕人說:「希望你兩、三年後便把我頂下來。」他解釋,這除了鼓勵新人,亦可鞭策自己。

鼓勵新人鞭策自己
中、港經貿關係愈趨緊密,很多人都會把兩地年輕一代比較,唐軍認為,內地人除了英語水平不及香港人外,最大的差別其實是心態。「香港人較積極,價值觀亦不同,他們會因為拿這份工資,所以交這樣的工作,但內地人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雖然是老新常談,但唐軍認為,機會要由自己把握,正如當年他放棄計委官職,最重要是兩個考慮:把握機會,及機會是否適合。
本報記者

首創去年6月19日在港上市,唐軍(右二)及首創董事長劉曉光(中)出席掛牌儀式。 資料圖片

位於北京市的方舟苑二期。

開發中的創業者家園(圖)及首創拓展大廈。 首創網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