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談數碼港與迪士尼的共通處 - 何洋

蘋論:談數碼港與迪士尼的共通處 - 何洋

數碼港項目,旨在吸引一流資訊科技公司在該處落戶,製造滙聚效應(clusteringeffect),從而推動香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由於政府在批出該項目的發展權時透明度低,曾一度備受外界猛烈抨擊。
政府在整個數碼港項目中所犯的最嚴重錯誤,卻並不在於那欠缺公開的決定發展權誰屬的機制。最大錯誤在於它根本不應使用公帑參與商業投資項目。反對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來辦商業項目的理由很簡單,它沒有這個本事。若政府真的有這個本事,那世界上還會有那麼多國家需要將國企私有化嗎?故打從政府決定斥資參與數碼港項目那天始,其敗局已定。
不要忘記當初政府支持數碼港的初衷,是要扶助香港的高科技產業,以發掘那甚麼滙聚效應。數年過去了,大家連那滙聚效應的尾巴也不見其蹤影,不知往哪跑了。結果與當初的政策目標相去甚遠,政府在前天還隆重其事地派高官出席該項目收益分帳的儀式,可見政府仍執迷不悟,摒棄「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而未知。
事實上,政府參與本屬私營部門所長的投資項目又何止於數碼港。只要打開特區政府有關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網頁,便會驚覺政府在該項目中的投入竟比數碼港的高出差不多3倍,斥資金額達224.5億元。當然,就如同那滙聚效應一樣,政府少不免亦列出一大堆迪士尼樂園建成後將為香港帶來的好處。
數字可靠嗎?1992年4月,法國迪士尼樂園開幕,事前估計當天將吸引50萬遊客,結果到訪的不及5萬人。在往後的歲月,法國迪士尼的日子也不好過,至今仍負債24億歐羅,並在債務重組當中。香港迪士尼的前景真如政府描繪般秀麗嗎?你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