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普拉特(TomPlate)
一直以來,日本都含蓄內斂,避免鋒芒過露,以謹小慎微的方式調整外交政策,適應變化不迭的環境和挑戰。這種低調的作風,最近似乎起了變化。
國內的變化也許最明顯,辯論應否修憲讓軍隊擔當更大角色,過往簡直無法想像,現在卻甚囂塵上。國外方面,日本派出自衞隊到伊拉克,又主動與北韓展開雙邊和多邊談判。最惹人注目的是,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日本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原口幸市最近在洛杉磯世界事務委員會,和美日協會主辦的座談會上,把日本外交的新取向表露無遺。
北韓:與會者問原口幸市,北韓駐聯合國代表可曾令他有理由覺得朝鮮半島的談判將會順利進行。他似乎不像日本國內一樣樂觀。他說:「當然需要有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案。但我(在聯合國)得到的反應,仍然未如人願。」日本首相不是表示有信心即將達成解決方案嗎?原口幸市輕輕一笑,停了一下才說:「政治人物的工作正是要樂觀嘛。」洛杉磯的聽眾報以笑聲,笑聲內藏着緊張。
日本在軍事上擔當更大角色:原口幸市理解,很多人關注到日本軍事復辟的問題,特別是亞洲區內一度被日軍佔領和粗暴對待的國家。他說:「這個問題十分敏感,要小心回答。我不是從政的,但很明顯的一件事是:(日本國內)公眾的反應是愈趨支持。」
原口幸市自然不會明言,在這問題上主導日本輿論的因素是中國的崛起。世界上最注視中國動態的,並非台灣,而是日本。華盛頓一本月刊《國家利益》以「胃納日增的中國」為題專題報道,道出了箇中原因。著名經濟學家兼「中國在線」主席大衞.夏爾(DavidHale)表示,中國的全球出口消費可能在今年內趕過日本;中國更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北京更大量買入美國政府債券,對美國更有影響力。日本最關注的,並非中國經常掛在口邊的軍事拓張,而是中國在經濟方面帶來的挑戰。在全球政治上,金錢的力量有時媲美軍事力量,這點日本最清楚不過。
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對此期待已久,並非新的立場。目前的安理會結構,反映的是半個世紀以前古舊過時的地緣政治現實。日本認為,沒有一個「更具代表性」的安理會,聯合國注定效率不彰;原口幸市還說,聯合國「將會失去認受性」。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成立十六人的高層委員會,為日本帶來希望。畢生從事日本外交工作的原口幸市在這問題上感受尤深。他說:「日本有足夠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可惜美國並不支持。美國的立場舉足輕重。」成為常任理事國,將會令日本一如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一樣,可在安理會上投出否決票。
亞洲很多國家擔心,日本會在頃刻間成為一個軍事惡霸,實則這個可能性甚低。由於種種原因,日本寧取外交途徑,捨軍事方式。在可見將來,仍會維持這個做法。亞洲區內對日本作出戒備的觀點,雖然可以理解,但未免過度緊張,更屬言之尚早。正如原口幸市說:「單憑軍事力量,無法取得和平安定。」過時的和平和外交制度也無法謀求和平安定。亞洲和美國應支持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對各方都有利。
……………………………………………………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傳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