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學會考今日放榜,十一萬八千多名考生中,四成人合資格升讀中六,但中六學額只有近三萬三千個,即有約一萬五千名合資格考生未能升讀中六。考試及評核局昨公布今年整體成績有進步,但10A生數目由去年的十七名大跌至十一名,而符合中六生優先取錄計劃(尖子計劃)的6A或以上學生人數,也較去年下跌一成三。另外,三百間中文中學的平均成績有進步,但英文科的成績卻較○二年、在實施母語教學前的最後一批考生退步。 記者:張嘉雯、宋依洛
今年有兩成八人考獲六科十四分以上的成績,可獲原校取錄;一成四人得零分,比率較去年輕微下跌。英文科的整體成績有進步,不論程度較淺的課程甲,或較深的課程乙,考生的合格率均較去年上升,考評局秘書長蔡熾昌昨在記者會表示,成績進步與四千人轉考課程甲有關,「即係我自己知道,我英文水平唔好,我先考課程甲,等有機會讀中六,就有多兩年時間再搏命。」
今年是第二批接受母語教學的學生放榜,去年有十二間中文中學在中四、中五轉用英語授課,今年則減至八間,但他們的英文科成績仍然較○二年差。教育統籌局沒有正面批評該八所學校的政策是否正確,只表示沿用中文教學的學校,整體成績均上升,至於有關中中的英文科成績同樣退步,教統局指其退步情況已較去年改善。
香港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尖子人數減少與當局遲遲不減少一次公開試有關,因不少名校生在低年班時會脫離主流教育系統,「啲人會諗,考完會考又要考多次高考,咁不如去外國,或者不屑考會考,而去本地啲國際學校度讀書。」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趙榮德認為,尖子數目大減與沙士遠去有關,「上年沙士,個個都生性,非常珍惜每分每秒,覺得生命好寶貴,加上無娛樂迫住響屋企讀書,成績咪好囉。今年無咗沙士,個個打機咪打死晒啲尖子囉!」他又指,中中的英文科成績不理想是必然後果,教統局必須面對現實,檢討語文政策,「如果想語文好,一定要用英文。」
葵青區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是其中一間在中四轉以英語授課的中中,該校校長許永豪日前表示,學校的會考及格率較前下降,主因收生水平下降,「學校出現兩年動蕩,學生派位成績組別史無前例咁弱。」他希望可盡快回復以英語授課。
屯門田家炳中學同樣在中四改用英語授課,校長戴希立同樣歸咎學校新生水平下降,令去年會考成績下降。至於荃灣聖芳濟中學校長袁志榮昨表示,該校雖在中四改以英語授課,但會考成績沒退步,故他們並非如教統局所指是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