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落實之後,香港有不少的金融機構取得有關資格,能夠投資國內A股市場。對於國內A股市場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因為有新的資金流入,有助國內股市的成長。
對於香港的投資者而言,除了投資流動性不太夠的B股市場,以及香港的國企民企股之外,便多了另一選擇。最近有銀行提供買賣A股的服務。第一種是買賣A股基金,其運作情況與買賣普通基金一樣──銀行先籌集一筆資金,然後投放在A股市場,而基金是以開放形式吸納資金,只要有淨額資金投入基金之中,基金經理便會按自己的分析,決定投資在個別股份之中。
若不希望基金經理為自己揀股,銀行還提供另一個選擇,就是直接投資A股市場,即通過具認可合資格境外投資者的銀行在國內投資。
原則上,香港居民是不能直接投資A股,透過銀行的安排,便變成可以。但應否投資於國內A股,卻是另一回事。直至現時為止,國內市場的投資者都是以散戶為主,因此市場波動會較大。而且國內上市公司的質素亦比較參差,如果選擇不當,會有很大風險。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要投資國內A股市場,必然有特別原因:
1.香港沒有同類的國企或民企股份,如果不買A股,便沒有選擇;
2.同一公司,同時在A股市場及港交所以H股上市,並因為價格差異問題而可以套戥獲利。
以目前狀況來說,在A股市場上市而在香港股市找不到的獨特股份並不多,而A股的市盈率往往比香港H股貴上數十個百分點,所以套戥策略也不合適。因此,A股的吸引力對於投資者來說,暫時不大。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