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賽前北京一市民接受香港電視訪問時所說,若今晚中國隊輸了,肯定會鬧事;果然,在亞足盃決賽中以一比三輸給日本隊之後,情緒激動的球迷在工人體育場外不肯散去,向日本球員乘坐的巴士投擲水樽、望遠鏡、石塊,並焚燒日本國旗。巴士車窗玻璃被打裂,車上日本球迷驚惶失措,還有一名日本記者遭中國球迷攻擊。一批球迷就到日本球員下榻的酒店外抗議,場面混亂,防暴警察出動驅散。次日早上,又有一批球迷到北京的日本大使館外聚集。
向日本人、日本隊、日本使館、日本記者抗議甚麼?若說抗議的是日本隊第二個入球是手球的話,那應該向裁判抗議才對呀。更何況,從全場比賽來看,正如新華社在比賽次日所發表的評論所說,「即使中田浩二的第二個進球被判手球在先,尤其到了體力下降的時候,日本隊的勝利可能性也要大些」。向日本人抗議甚麼?
中國球迷抗議的,就是「小日本」不該打贏我們「大中國」。不是有球迷打出橫額要「屠殺小日本」嗎?很可惜體育比賽不是以國家大小、人口多少、人民的兇悍程度來定輸贏的,要不然,中國肯定是全世界所有體育運動的冠軍。
中國球迷的情緒落差,與賽前的過高期待有關。賽前,中國隊教練、球員紛紛表示必勝的信心。《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這是「等待改寫歷史的時刻」(歷史上中國隊屢負給日本隊),《中國體育報》說中國隊「可一舉拿下日本隊」。
相反,日本隊的教練與球員,則紛紛表示中國隊的實力較過去有很大提升,並說「我們只須打好自己的足球便行了」。兩隊相較,日本隊精神狀態平實、穩定,中國隊則有必定要贏的壓力與亢奮。精神質素,日本隊佔上風。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中國隊在北京輸了給香港隊,引發球迷騷動事件,當時筆者曾寫一文,說這是「阿Q被小D打敗了」。觀諸前晚日本隊勝後,中國球迷的表現,也有「阿Q被小D打敗了」的味道。
另外,則是中國的泛政治化。儘管中日決賽前一天,中國傳媒已呼籲要善待來客,對其他球隊,「要給以應有的尊重和禮貌」,但這個「禮貌呼籲」已經來遲了。
因為不久前新華社屬下的《國際先驅導報》還發表文章,指日本政要和輿論怪罪中國觀眾對日本隊發出「不間斷的音量很大的噓聲」,文章說日方「作惡多年卻沒有絲毫悔意,難道還不許人家噓噓兩聲」,文章實際上是鼓勵球迷繼續在球場奏日本國歌時鼓譟。球迷也很聽話,在前晚決賽前奏日本國歌時照樣噓聲震天。
四年後北京舉行奧運會,肯定會有許多國家(包括日本在內)的選手獲金牌,並會奏這些國家的國歌,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因此說,「近年主辦奧運的國家的國民資質,如果都變成這個樣子,我想許多國家都會感到不快」。
石原以否定有「南京大屠殺」的反華軍國主義言論著稱,但若單以他這次針對中國球迷的言論來說,仍是值得深思,他說:「像那樣子的獨裁政權,為求維持自我,就惟有製造假想敵,於是日本就成為那假想敵」。––中國球迷的民族主義情緒,至少部份是中國當局製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