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古玩朋友龎老師來信說他上個月在蘇州弄到一件竹雕臂擱,留青淺刻《水滸傳》人物霹靂火秦明,欵署「小山」,刀功老辣,流暢工整,「堪稱近年難得之收穫」。他附了一張竹雕的彩色小照片給我,拍得模糊,細緻的地方看不清,人物輪廓隱約可辨,竹色棗紅倒是拍出來了。「小山」姓韓,清中期江蘇揚州人,《金玉瑣碎》說他「工刻扇骨,精妙絕倫」,我家存了一件他的花卉竹雕筆筒,題「花美似人臨月鏡」,功夫精深,《水滸》人物刻得好並不奇怪。
龎老師說他還看到另一件臂擱,刻呼保義宋公明,無欵,作工遠遠比不上小山,况且他討厭宋江,决定不買。信上還說蘇州那家舊宅院是國民黨南京官員的後人,上一輩人愛收集《水滸》相關的文玩,陳洪綬《水滸》葉子象牙刻片都有過,年前勻出去了。「破舊廂房裏殘存半架舊書,」龎老師信上說,「我粗略瀏覽,《水滸傳》有十幾種版本!清代七十回本有兩部,裝幀各異,顯是不同時期所印。」龎老師說那家人家第三代族人有一位專研金聖嘆,文革中身心大受批鬥,焚稿自盡了。
清初以降,民間《水滸》版本確實只有七十回本,結尾說玉麒麟盧俊義驚夢,一百零八條好漢全部斬死堂下。民國初年才發掘現在普及的一百二十回本,幾經研究,核對出舊七十回本經金聖嘆大加修改,還偽造施耐庵序文擾亂真相。我早年讀過一些《水滸》的專論散論,所得印象是清代流寇遍地,殘害百姓,金聖嘆那樣的知識分子既憎恨貪官污吏禍國殃民,又痛惡匪徒強盜濫殺無辜,他明知《水滸傳》很有文學價值,不可湮沒,只好截斷原著到七十回為止,擅自加上「盧俊義驚惡夢」一節宣示了他反對招安強盜的主張。
龎老師說他討厭宋江,當是受了金聖嘆洗腦。施耐庵描寫宋江行為原本都夠鄙劣了,書中還有不少刻劃宋江虛偽的妙筆,金聖嘆竟不甘心,不惜加油加醬醜化宋公明。何錦燦先生多年前寫〈金聖嘆為何修改水滸傳〉,對照新舊版本舉出許多金聖嘆改得過火之處,我的讀書筆記本裏記了這樣一段話:梁山泊大聚義,宋江領眾好漢共誓說,「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罡地曜相會,必須對天盟誓,各無異心,死生相托,患難相扶,一同保國安民。」金聖嘆大筆一揮,刪去末句「一同保國安民」,改成「一同扶助宋江,仰答上天之意」!宋江陰險多計,斷斷不會說得這樣露骨。
聽說金聖嘆本來姓張名采,屢試不第,冒籍改名金人瑞,果然高中,心理卻從此失衡,痛恨秀才,批《水滸》三十二回直言「越是讀書人,越把讀書人痛惡」,最後跟着諸生哭廟,被禍殺頭。
龎老師那件臂擱上的霹靂火秦明金聖嘆似乎是同情的:清風山上宋江為了逼官軍統制秦明落草,暗中派人假扮秦明,穿了他的衣甲頭盔,騎了他的駿馬,橫起狼牙棒直奔青州城燒掉民居,殺害良民,連秦明的妻子都做了刀下鬼!龎老師意外得到秦明臂擱恍如去到梁山泊,別有感悟,信末說:「小山與秦明同來,大有中舉滋味!」他套的是金聖嘆臨刑所寫家書的名言:「鹽菜與黃荳同吃,大有胡桃滋味」!
(圖)啟功一九八六年行書軸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