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公布就業數據前,上周的滙市主要由兩大消息所主導,分別是恐怖襲擊的陰影和高企的油價。
筆者早已說過,纏繞美元的負面因素揮之不去,市場隨時可以利用這些消息大做文章,故美元的反彈空間實在相當有限。這些利淡因素包括美國的雙赤持續惡化、地緣政治問題、恐怖襲擊陰影和高油價等,而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上月中就經濟前景的樂觀言論,雖然成功扭轉了美元的弱勢,更令不少原本看淡美元的投資者轉軚看好美元,但筆者對美元的偏淡看法並沒有因而動搖。我始終相信,美元縱使反彈,亦只會是小陽春,除非上述利淡因素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對美元後市仍不宜過於高估。
果然,高油價和恐怖襲擊陰影便成為了美元上周進一步反彈的2座大山。上周甫開市,美國政府便點名5座金融機構大樓可能會成為阿蓋德組織的政擊目標,令美元力策不前。雖然《紐約時報》其後踢爆有關襲擊目標名單早在數年前便已存在,但舊料仍可以被翻出來再炒一轉,在金融市場已是見怪不怪,亦可以印證市場對美國成為被攻擊目標的戒心甚大。
今日筆者想談的,反而是高油價問題。縱使市場一直認為油價難以長期高企,但上周紐約期油仍是迭創新高,一再升越每桶44美元的水平,對於某投資銀行分析師指油價在明年可以返回30美元附近的水平,坦白說,筆者並不如此樂觀,因為暫時看不出有何因素可以促使油價大幅回落。
記得當美國前周發表的第2季增長數值由首季的4.5%大幅放緩至3%時,有心水清的市場人士便已指出,出現放緩的最大原因是油價高企,令美國消費者支出疲軟所致。當季消費者支出由首季的4.1%升幅降至只有1%,成為2001年第2季以來的最低數字。有市場人士更認為,只要油價回落,消費者支出回升,屆時美國經濟增長可望加速,而財赤亦可改善,為美元上升締造了良好條件。
道理清晰易明,問題是有何理據可以令筆者相信油價會回落?要知道油價高企並迭創新高,誘因是供不應求。即使沒有俄羅斯的尤科斯事件,石油出口國組織亦已坦言所剩餘的產能屈指可數,除非全球經濟同時放緩,令用油需求下降,否則,油價居高不下的局面很難改變。換言之,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的美國仍要承受高油價的煎熬,經濟不但不可能大躍進,更可能要面對由高油價所推動的通脹風險。此亦是筆者一直看好英鎊的底裏原因,因為英國是西歐唯一的產油國,受油價高企的打擊面最小。假若美元強勢有後勁不繼的迹象,英鎊的高息亦足以成為資金避險所。
另一筆者看好的是日圓。由於日本經濟極度依賴石油進口,油價高不可攀,當然對其經濟有一定影響,但與美國相比,亦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故筆者認為110買入的日圓仍具贏面,當然,若未開盤買日圓的話,112水平上的日圓,自然更具吸納看長線的價值。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