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細 痛楚小<br>微創取腎捐腎者更快康復

傷口細 痛楚小
微創取腎捐腎者更快康復

【本報訊】在本港腎臟移植的個案中,約有兩成半至四成是活人捐贈,傳統手術的捐腎者傷口長達十五厘米至二十厘米,若能為捐腎者採用微創手術取出腎臟,傷口較傳統縮細超過一半以上,也可加快捐腎者的復原時間。新加坡醫療人員已成功進行三十宗微創取腎手術,本港醫學界也考慮引入。 記者:梁洵瑜

本港每年約有六十至八十宗移植腎臟手術,當中兩成半至四成,估計有二、三十宗是活人捐腎。香港大學內科教授陳德茂表示,本港暫時未有採用微創手術為捐腎者取出腎臟,本港醫學界正研究是否引進及邀請海外專家來港,講解有關科技。

病人平均住院三天
新加坡衞生部腎臟移植小組主管兼百滙康護集團泌尿科顧問李文驥醫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地在兩年前開始為捐腎者採用微創手術,至今已有三十宗,方法是在病人的肚皮上開一個六厘米的開口,放置一圓環以便取出腎臟,並有兩個小孔作內鏡手術。
與傳統手術的傷口至少十五厘米長比較,新手術的傷口明顯較細,病人平均只住院三天,較傳統快一點八天出院,病人在手術後九天已可做一些非吃力性的活動,較傳統手術快十天,但由於微創手術較開刀的複雜,整個手術時間約要一百六十至二百分鐘,較舊式的為長。
他指出,此手術可減少捐腎者痛楚、加快回復工作時間、傷痕較細,能加強捐腎者對捐贈器官的信心,增加器官捐贈數目,該院以往平均一年約有十五名活人捐腎,今年上半年已有二十人,數目明顯增加。
李文驥醫生以往曾長時間在本港瑪麗醫院工作,他指出本港仍未把這種手術列為常規手術;而香港大學內科教授陳德茂稱,本港每年約有六十至八十宗移植腎臟手術,當中約二、三十宗為活腎移植,其餘為屍腎。
本港仍然採用傳統在捐贈者的肋骨下開刀取腎方法,傷口約二十厘米長,病人約住院一周後可出院休養。本港有關腎移植的醫生,也討論是否引進這種手術,以及邀請海外專家來港作技術交流。

醫生須有足夠訓練
陳德茂說,微創手術可加快捐腎者的康復期,但醫生必須手藝熟習才可,即要有足夠手術個案的訓練,否則併發症會較傳統開刀的為多。多數活人捐腎個案都是病人的親屬,只要血型及抗體測試證明器官適合患者,他們都願意進行,傷口大小相信並非他們捐腎的主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