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立法會將曲終人散,新一屆選舉候選人正戮力拉票,當中包括不少尋求連任的議員。新力量網絡就現屆六十位議員在過去四年於議會上發言、參與表決及動議?修正法案次數進行分析,發現民協主席馮檢基最勤力,在參與表決及動議?修正次數都排第一。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霍震霆,四年來只發言十六次及參與七成四的表決,被指是議事堂內最懶惰的議員。 記者:馮永堅
新力量網絡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就立法會過去四年共處理三百五十六條法案及動議辯論,分析各議員的參與及投入工作程度。結果顯示,民協馮檢基過去四年參與表決次數最多,達到百分百的三百五十六次,即他在每條法案及動議辯論中都有出席投票,與民主黨的楊森及李華明同時成為「投票王」。此外,馮檢基共提出了十九次動議?修正法案,與民主黨的何俊仁並列榜首。
馮檢基昨對於被指是第二屆立法會表現最勤力的議員表示有點愕然,認為自己只是盡議員的責任,對「唔好嘅法案」提出修正,而在議會上為市民表達聲音也很正常。他表示,鑑於民協在立法會只有一個席位,反觀其他政黨、政治組織可分散人手專注某一、兩項政策,故他要「一腳踢」參加所有政策討論,遂成為最勤力的議員。
至於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霍震霆,過去四年在議會上只發言十六次,同時參與了二百七十次表決,即只為總表決次數的七成多;霍震霆的助理指霍不在港,因此無法回應有關的調查結果。商界(第二)界別的黃宜弘緊隨霍後,成為第二少發言的議員,四年只發言十八次。
另外,新力量網絡又分析各政治組織、政黨,以及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在五大政策範疇(醫療福利及房屋、經濟及基建運輸、政制及人權法治、環境保護?公共衞生,以及公用事業和文化及教育)的參與程度,結果顯示直選議員在各範疇的參與程度均較功能組別議員高,而民主黨議員最關注政制及人權法治發展;民建聯議員較關注醫療福利及房屋議題;自由黨則較重視有關經濟的議題。
新力量網絡主席張炳良昨在記者會表示,調查客觀反映了議員在過去四年對立法會工作的投入程度。他強調,在選舉前公布調查結果,是希望選民在投票前可更了解議員在議會內的工作情況。市民可瀏覽新力量網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