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治療不育技術有新突破,中文大學運用冷藏卵子、冷藏精子及培養囊胚胎技術,成功幫助一對不育夫婦誕下健康男嬰,成為本港首宗利用冷藏卵子誕下嬰兒的成功個案。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現時利用有關方法成孕的機會仍極低,但待技術成熟後,可望應用於癌症病人身上,在他們進行化療或電療前抽取卵子,冷藏以備使用。 記者:陳倩雯
男嬰的母親是一名因輸卵管閉塞而不育的三十七歲婦人,去年三月她到中大人工輔助生育中心進行體外受精療程期間,進行手術抽取二十三粒卵子,但由於其丈夫因壓力問題未能即時提供精子樣本,中心因此把她的卵子冷藏。直至三個月後丈夫成功提供精子樣本,中心於是將部份冷藏卵子解凍。
中心後來將冷藏卵子及冷藏精子以微型注射技術結合,培植成囊胚胎後再植回母體。該婦女其後成功受孕,並在懷孕第三十五周剖腹產子,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誕下體重逾三公斤的男嬰。
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助理教授趙德如表示,冷藏卵子的技術現仍在研究階段,利用冷藏卵子成孕的機會極低,全球至今只有少於七十宗成功例子。中心過去為十二名婦女冷藏並溶解共七十三粒卵子中,只有上述個案涉及的一顆卵子成功成孕。
不過,該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張麗冰預期,冷藏卵子技術在五至十年後將發展成熟,屆時可望成立卵子庫以實行卵子捐贈計劃;同時也可以為準備進行化療或電療的患癌婦女先抽取卵子冷藏,待日後完成療程後使用,以此減低化療或電療令卵子染色體不正常的機會。她強調,抽取卵子對婦女有一定危險性,刺激排卵的激素或會增加患卵巢癌的風險,因此暫不會在臨床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