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失策,通常是投資計劃的最重要成功元素。假如投資者經常重複出現常見的錯誤,那麼他在投資方面的最大敵人,必然是他自己。事實上,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個錯誤,有時也會對整體投資回報產生驚人的影響。
個人投資者最常見的錯誤,大致可以分為12點,今日先探討其中5點。
1. 沒有制訂投資戰略
從一開始,投資者就應當先行制訂一套投資戰略,作為未來決策的框架。計劃周密的戰略,必然考慮到包括時間範圍、風險承受能力、可投資資金數量,以及未來計劃投資數量等重要因素。最起碼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實現多少利潤,以及願意承受多少損失。
2. 投資欠多元化
投資個別股票,比起投資於已經多元化的共同基金或指數化證券投資基金,風險來的更大。投資者應當維持一個廣泛的投資組合,從而涵蓋不同類型的資產和投資方式。沒有多元化的投資,一旦面臨某特定股票或行業波動時,會使投資個體極其脆弱。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威爾的布裏登巴赫資本諮詢公司(BreidenbachCapitalConsulting,LLC)負責人布登巴赫提醒投資者:「不要將共同基金的多元化與證券組合的多元化混為一談。你可能擁有多個基金,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後,會發現投資仍集中在相近的行業,甚至是相同的某些證券。」他提醒投資者要注意過於多元化以及持有過多投資產品的情況。特別是當投資者持有不大不小的投資組合,會產生與資產規模相對過高的綜合費用。
3. 投資股票而非公司上
投資不是賭博,亦不是一件碰運氣的事。投資是承擔一定程度可以接受的風險,向自己認為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企業,提供資金幫助。需要分析的是公司和行業的基本面,而不是股價的瞬息變化。
若純粹根據市場表現或是對一家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個人喜好而購買某種股票,長期而言,虧本的機會甚大。此外,清楚企業的公司治理情況,以確保其管理層治理公司的能力,將有助於避免日後出現麻煩。
4. 迷信往績
投資的基本原則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為何那麼多的投資者會反其道而行呢?主要原因是「追逐業績」。太多的人投資於那些在去年或過去幾年盈利表現不俗的股份或某種資產,一廂情願地認為這些資產未來也會有良好的表現。
這種觀點是絕對錯誤的。那些經常高買低賣的投資者,其典型情況是他們具有長期的投資戰略,但是未能堅持到底。面對市場上的短期現象,他們放棄了原定的戰略,用「戰術投資」替代了「戰略投資」。
處於風險中的其他「高價買進」投資者,往往是那些在投資方面趕時髦的人,喜愛購買熱門的股票。通常這些投資在短時期內會受到追捧,但許多人在股票達到周期或走勢的頂點時買入,恰好也是股價走向下坡的時候。故此,選股應當嚴格地着眼於該項投資的業績前景,而不僅僅是過去的業績。
5. 不肯止蝕
「高買低賣」的背後,只能是付出昂貴的損失。不過,太多的投資者在虧損可以以彌補前,仍不願出售手上的股票,不肯承認高價購買股票的錯誤。在明智投資者的身上,這種情況幾乎永遠不會發生,因為他們曉得及早出售股票止蝕,避免蒙受進一步的損失。
請記住,並不是每一項投資都會增值,即使是專業投資者,在某一特定年份,也會對實現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業績感到吃力。投資任何一隻股票都要設定止蝕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損失,把資金重新投入更有前景的投資。
上述錯誤,大家不妨檢討一下曾犯的有多少?下周我們會繼續探討餘下的7點。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