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失業率維持在9%高位,皆因核心成員國就業情況未見改善,當中西班牙更錄得11.1%,不無令人失望。
至於包含25國的歐盟(EU),其整體失業率亦錄得9.1%,約有接近2,000萬人失業,主要受剛於5月加盟的「新丁」如波蘭(失業率高達18.9%)、斯洛伐克(16.2%)、立陶宛(11.4%)等國拖累。歐洲未能創造多些職位,試問又怎能刺激消費增加推動經濟增長加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繼早前呼籲美國應考慮增加銷售稅和能源稅以紓緩財赤困擾後,前日亦發表了為歐元區把脈之報告。文內指歐洲經濟增長遜美日,箇中主要原因是勞工市場改革緩慢,令到出現有人無工做或有工無人做之不平衡現象,其實若以每個工人每小時的產出(output)計算,歐洲工人生產力不遜於美國,只是勞工的供應被限制,加上每年工時僅及美國的七成左右,經濟又怎能與美日比擬?
固然歐洲人民族性對享樂比追求金錢更重視,然則形成這個現象的部份原因乃政府長期奉行的優厚福利及退休制度造成,單靠納稅人的貢獻,未必夠支持政府日常及這班優哉游哉之「伸手牌」或退休人士之支出,何況歐洲人口急劇老化,令致政府在這方面之負擔不斷增加,財赤又從何削減?
失業率持續高企,導致消費市場疲莫能興,政府財赤多已超越「穩定及增長條約」之上限,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又何來銀両花費刺激經濟,單靠出口推動經濟增長似嫌有點脆弱,看來歐盟的「里斯本結構改革方案」,實有加把勁落實執行之必要。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