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兩成人患情緒病最細13歲

港兩成人患情緒病最細13歲

【本報訊】壓力影響個人情緒,市民若受負面情緒困擾持續四周,出現頭痛、失眠及憂慮等症狀,可能已患上情緒病。有醫生稱,本港近兩成人有可能患上情緒病,患者年齡甚至低至十三歲,建議市民不應諱疾忌醫,也可接受藥物以外的心理治療方法。

患者會頭痛失眠
社區精神醫學醫生蕭德華解釋,情緒病並非單純的情緒起伏,患者會持續逾四星期出現情緒困擾,影響學業、工作或家庭關係。情緒病主要包括抑鬱症及焦慮症,患者會有頭痛、失眠、心悸、暴躁、腸胃不適、記憶力下降及逃避社交等病徵。
他說:「有啲情緒病人會有非理性驚恐,譬如話落雨咁,可能只係局部地區性驟雨,但佢會諗:『死啦,屋企會唔會山泥傾瀉呢?我住四十樓喎,層樓會唔會冧呢?』又或者唔知點解,好驚過天橋、過隧道。」
社區精神醫學醫生黃其昌指,過去調查顯示,本港約有近兩成人有機會患有情緒病,他的病人中甚至有十三、四歲的年輕患者。他建議患情緒病的市民,若擔心服藥,可接受心理及行為治療,透過醫生協助,了解困擾自己的經歷,紓解心結,或改變對生活負面和錯誤的想法,甚至將恐懼重複經歷,直至恐懼完全消除。
不過,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提醒市民,雖然心理及行為治療對治療情緒病同樣有效,但相對藥物治療,這種療法較複雜,治療過程很視乎醫生的專業程度,否則也會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