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在今年上半年錄得極之強大的盈利增長,這盈利數字是滙控有史以來最高的半年業績。滙控能有此佳績,很大部份是從收購Household後所帶來的利潤幫助,正如滙控在上半年的「一般業務」利潤增加了32.56億美元,增幅為53%,當中Household貢獻了19億美元。此外,滙控的淨利息收入亦增加了38.85億美元,增幅為35%,增加的主因是由於Household額外3個月的貢獻。
從上述可見,滙控上半年的盈利增長可達55%,Household的貢獻頗大。綜觀美國的大型企業,也曾出現類似滙控的情況,因收購的因素令盈利大增,但隨着收購因素淡化後,這些企業便難以維持強勁增長,部份甚至出現倒退。同時,部份美國大企業更是靠不斷收購合併來維持每年的高盈利增長,從近期滙控頻有收購傳言,不知它是否已進入類似盈利增長模式。
筆者感到近期歐美的巨型銀行股,好像正醞釀一些重大行動,此舉可能將會影響到滙控的股價。
首先全球最大市值的銀行集團Citigroup,上月在公布季度業績後,繼而向美國證監會(SEC)申請集資300億美元,其集資形式將以債券、新股、窩輪等進行。
此外,美國第3大銀行集團J.P.MorgonChase在上周亦已向有關方面申請集資440億美元,其集資形式亦是以債券及股份為主。
至於此兩大美國金融機構公布這次大型集資的理由,是用以償還債項、對沖套戥行動、營運資金及收購擴展等活動之用。市場猜測這兩大金融集團集資的真正動機,除了是用以收購其他銀行外,最重要是為未來美國加息周期展開後所作的部署,尤其是加息對它們的利率相關衍生組合所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是為美國銀行業,將面對的困難經營環境所作的「未兩綢繆」行動。
正如美國BankCreditAnalystResearch近期的報告指出,2000年銀行股大幅跑贏其他股份,但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銀行股的升浪可能已在今年3月告終。
筆者今日將返國內公幹,本欄幸得沈振盈兄拔刀相助,明日起暫為代筆,直至8月13日(星期五)止。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