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Preiss筆記:遏過熱經濟讓人民幣升值

MichaelPreiss筆記:遏過熱經濟讓人民幣升值

中國現時的1年放款指標利率為5.31%,若強行加息遏抑通脹,不但會阻礙增長步伐,更嚴重的是會令銀行壞帳情況惡化,導致銀行體系更加不穩定,並促使投資及消費雙雙急降,帶來經濟硬着陸的危機。若要解決中國經濟所面對的複雜挑戰,讓人民幣升值,是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可行方法。
讓人民幣升值這個念頭,始自去年美元看來正陷入長期弱勢的時候。當時美國布殊政府不斷向中國施以政治壓力,而中國經濟前景看俏,特別是對美貿盈龐大,亦是人民幣理應升值的原因。不過時移勢易,中國今年要面臨龐大的貿易和經常帳赤字,而美元卻已扭轉弱勢,美息亦告調升──縱使加息後美國實質利率仍是負值。

怕貶值是杞人憂天
人民銀行內不少官員均明白有必要讓人民幣自由浮動,好讓國際市場決定人民幣的價值。但基於歷史因素,他們對此做法仍具戒心,惟恐人民幣若不升反挫,會導致蜂擁走資,造成人民幣滙價進一步急瀉的骨牌效應,令銀行體系技術上陷於破產。
他們這種想法若在7年前出現,可說是無可厚非,但如今形勢已截然不同。中國,去年已取代了美國的霸主地位,成為全球貨品的最大進口國。差不多人人皆垂涎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但中國貨品外銷仍較採購為多,令中國所擁有的外滙儲備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日本。中國是買家的每一項商品,價格均無可避免地上漲,而每一項中國有售的商品則難逃價格下跌的命運,變成無利可圖。

雖然媒體報道不多,但亞洲債券市場仍穩步發展,與人民幣邁向全面兌換的步伐一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是全球受管制外滙買賣的最大交易市場,而中國外滙交易系統暨國家銀行同業集資中心(CFETS)亦已為此打好基礎,兩者已同意設立1個論壇,相互之間可以不斷交流資訊,亦好讓CME可以就中國外滙衍生工具的發展,提供專業意見。

發債為安撫投資者
此外,中國亦計劃發行逾10億美元的亞洲債券,好為紓緩投資者對經濟硬着陸的恐懼,以及鼓勵本土公司善用國際資本市場盡一分力。
以上種種動作,反映中國政府決意安撫那些擔憂中國經濟或會急速放緩的國際投資者。正如中國部份官員指出,中國擁有4710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對資金的需求根本不大。
當然,缺乏1個具流通性和完善發展的本土貨幣債券市場,加上銀行體系存在了過剩的龐大流動資金,是中國經濟過熱的背後原因,而假若未能成功建立良好的外滙制度作為宣洩渠道,過剩的資金只會在相對封閉的銀行體系內晃動,令本來已過熱的經濟火上加油,屆時中國經濟要致軟着陸便更加困難。
當擁有1個發展迅速、規模愈來愈大的經濟,但同時又有1個相對落後的金融市場時,你便會體會到獨立貨幣和利率政策的重要性,而只有自由浮動的滙率制度,才可以容許獨立利率政策的存在。

利率被牽着鼻子走
若執迷不悟地堅持採用固定滙率,便等同自動放棄制訂利率的自主權,因為你的貨幣價值將取決於所選擇掛鈎的貨幣。由於美國實質利率仍是負值,中國自然不易解決過熱經濟的問題,故此,要針對弱美元、商品價格高企和聯儲局立場寬鬆所挑起的通脹,讓人民幣升值,不失為可行的方法。我認為中國在今年年底把人民幣浮動上下限由少於0.1%擴大至3至5%,從而讓人民幣間接升值的機會高達5成。
中國政府所面對的抉擇很簡單──要「硬着陸」還是「軟着陸」?假如達致軟着陸的代價是讓人民幣升值,並改以與1籃子主要及亞洲貨幣掛鈎,取代現時只與美元掛鈎的做法,那麼中國政府和人民銀行自然曉得要快人一步,不會事事慢半拍。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
本欄作者是亞洲債券論壇的分析員,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的客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