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肝功能異常原來是沙士病發的其中一種症狀。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分別有三成及七成多沙士病人在治療前及治療期間出現肝功能不正常。該院建議,由於沙士初期病徵不明顯,透過監察病人肝臟情況,將有效了解病人的病情。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放射診斷學系及微生物學系因應去年沙士爆發期間,有百分之二十三至五十沙士患者的肝臟酵素水平稍微偏高進行研究,在收集五十四名在去年三月八日至四月十七日入院沙士病人的臨床診症紀錄,並以另外五十四名年齡及性別比例相近、在同一期間入院的非沙士肺炎病人作對照研究,發現沙士病毒可影響病人的肝功能。
研究發現,分別有三成及七成六沙士病人在治療前及治療期間肝酵素升高,顯示肝功能不正常;四成病人出院時仍出現肝功能異常。相對而言,分別只有百分之九的非沙士肺炎病人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及出院時出現肝功能不正常。
不過,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王衛民強調,雖然沙士病人肝功能異常,但在他們出院後三至六個月自然痊愈,對健康損害不大,更沒有病人出現肝衰竭或需要換肝。
王衛民又解釋,研究中病人肝酵素最高水平僅達數百度,高出正常水平五至十倍,但市民一般患上肝炎,其肝酵素也會高達二、三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