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變數漸多 審慎投資

投資縱橫:變數漸多 審慎投資

美國聯儲局6月加息後,轉眼間另1次會議又將舉行,其間美國的經濟及通脹數據沒有之前預期般強,美股及港股轉入橫行偏軟格局,港銀行如預期般沒有跟隨美國加息,但銀行體系結餘卻大幅減少,香港的經濟及股市前景如何,社會上的看法變得分歧,似乎是時候想想一些問題。
銀行體系結餘減少,是否意味資金外流或投資者對香港前景有憂慮?若有憂慮,是甚麼憂慮?銀行結餘從某個角度看也許不應是1個太重要的數字,但若想及過去1年樓市及股市的上升是伴着1個龐大的銀行結餘,則現在結餘向着「零」目標奔跑,則情況不能不重視。
政府恢復賣地,勾地活動及拍賣地皮熱烈競投,為樓市勾畫出一幅美麗的前景。近月情況沉寂了,是政府及發展商拉鋸,還是發展商改變了看法?又或是發展商尋求其他土地供應,或只是股市轉靜帶來的樓市觀望期?其背後的意義可大可小。政府對樓市的態度會否因市場變化及財赤壓力而調整,對後市亦有重大影響,且看九鐵在物業發展時間的安排,與政府的取態並不協調,但政府並無作明確的表示,都令人懷疑政府會否重蹈過往搖擺不定的樓市政策。
美國進入利率上升周期是必然的事,雖然未來一段時間,利率仍會處於低水平,但美息上調的速度及幅度皆存在變數,這對香港銀行業的影響必須留意,因銀行大都擁有大量的債券投資,如何調整組合,變得非常重要。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直路,若克里當選,大削財赤將是其目標,對港經濟有何影響,亦值得深思。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