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變為「特區」,就成為一個更年期的女人。
從前香港有人造膠花和玩具出口,就像天賦本錢充裕的一個少女,豔光煥發,一副胸腰身材都是貨真價實的實業。身為國際城市,尖沙嘴有菲律賓樂隊,海防道有印度人群落,中環有鬼佬,招來四方狂蜂浪蝶,還是中國三分之一外滙的進口站,四方寵愛盡在一身。
後來,輕工業沒有了,經濟向地產股市金融轉型,香港進入少婦時代。皮肉雖然鬆弛了一點,仍然有深厚的本錢,不必隆胸整容,尚可煙視媚行,國際熱錢滾進不絕,一個少婦別有千般風情,即使站在街角,呼一口黑貓香煙,向過路的男子輕喚一聲「嗨」,尚且顛倒眾生,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喧。
但今天的香港,叫做特區,進入了更年期。在經濟上收了經,感性的荷爾蒙分泌失調,維港海岸線越填越平,像胸下垂的線條,聲線變粗,脾氣暴躁,性徵開始模糊,所謂經濟轉型困難,也就是女人在更年期性別和性格開始錯配易位︱︱她已經不再少女,但還是適應不了做母親;她年華老去,但難以接受色衰愛弛的現實。
特區政府和中方,都叫特區「減少無謂爭拗」。但是,一個更年期的女人,能減少「無謂爭拗」嗎?她自己就是無數「爭拗」的起源:狂躁多疑,短視而自私,今天是廉署挑戰所謂新聞自由,明天輪到傳媒奪權治港;今天是高官流淚,明天輪到土共亢奮。一個更年期的女人,心中有一座失控的森林,獅吼虎嘯、豹突犬奔,到了月圓的深夜,還有一隻母狼對月發出長長的一聲悲嘯。
居然還有那麼多人想爭當甚麼第三任特首?真是樂壞了觀眾,有如一個更年期的女人還有那麼多儍蛋爭着要娶過門。「洗手、洗手、洗手」、「Complain,Complain,Complain」,這些都是一個更年期女人精神狂悖的特徵。香港豔光四射的少女時代,由英國人麥理浩享用了,並把她一手栽培成一個淑女;香港風韻成熟的少婦時代,由彭定康睡佔了,把她訓練為一位婦權主義者。像一枚香橙,榨乾了之後,扔給中國,再由一個儍瓜來洞房花燭,掀開鳳冠下的臉紗,還以為如花似玉。第三任特首,你有興趣做嗎?正如一個更年期的女人,還有男人夢想着名媒正娶,只能令人充滿敬意:權力、性慾、愛情都是偉大得波瀾壯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