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上周升浪續展,表面上的誘因是7月消費者信心由6月時的102.8急升至106.1的逾2年新高,但實際上,單一數據不應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相信這只是有心人推高美元的藉口而已。
自從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前周大力唱好美國經濟前景後,美元好友便開展絕地反擊,其間美元升勢雖曾一度因缺乏利好消息配合而稍斂,但較預期為強消費者信心可謂一場及時雨,讓美元好友得以重組攻勢。
市場看好美元的主要因素有二,包括美國經濟穩步成長,以及美國加息周期已經開啟。但正如筆者一再在此指出,利淡美元的因素如雙赤持續惡化和地緣政治風險其實尚未消除,隨時會再被引用為壓低美元的藉口。要知道美元至今只是好淡因素互為角力的局面,縱使美元過去2周已反彈了不少,但仍不足以斷定美元從此可以平步青雲,更何況美元在一些重要心理關口前仍見力策不前,如歐元在失守於1.20美元後迅速回升,而英鎊亦能守在1.80美元上,未有跌破筆者個多月前建議吸納的水平。
滙價有上有落乃必然事,但很多時投資者會被眼前的走勢所蒙蔽,見美元跌時便以為美元大勢已去,見美元升時又爭相看好美元。此所以筆者勸投資者要時刻保持獨立思考能力,避免人云亦云,亦切不可見升便高追,見跌便低沽,最重要的是心中對貨幣的近期高低位有一大概,作為判斷應否順勢入市的指標。
舉個簡單例子,大家均知道筆者看好英鎊,而英鎊自年初高位滑落後,於1.75美元找到支持,其後回升至1.85左右乏力,而由5月底開始,英鎊在1.80至1.85之間橫行了一段長時間。由於英鎊有息高經濟佳的利好因素支持,筆者遂建議在1.80中位買英鎊,不願冒風險的可以等待1.76附近才入市。結果如何,大家已知答案──英鎊最低跌至1.80邊緣便回升,最高見過1.8765。
翻此舊帳,是想說明1點──當日筆者認為英鎊具條件突破1.85美元的橫行區阻力,故建議在橫行底部附近的1.80中位吸納;提出不願冒風險者在1.76美元才吸納,是因為英鎊今年低位是在5月初於1.75建立,若跌穿今年低位便止蝕的話,只需預留百多點便足夠。
直至英鎊上升後,筆者在1.83美元附近提出可以靈活走位,先行套利,以求賺取較波幅為大的利潤,而當英鎊升至1.87美元時,筆者更建議投資者切不可再盲目追入,原因是1.87距離今年高位只有300多點,若乏力回落,隨時可以跌回1.80,風險與回報明顯不相稱。
同樣道理,筆者認為日圓在接近110可以買,但若在108才追入的話,以上周五收市價計,買日圓要「坐艇」是免不了,但110入市,帳面損失只有百餘點,108入市則已輸掉了300多點,前者尚可以從容面對,後者則難免心急如焚了。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