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削資下,英國大學財政緊絀,當務之急是開源節流,但方法竟然是「販賣學位」。英國《觀察家報》周日報道,英國上至名牌牛津大學,下至由理工學院升格的新大學,為了多賺錢,連不及格學生也給過關,以免趕走「財神」,特別是外地生和研究生,令英國向來走在世界頂尖的學術水平潛在沉淪危機。
據《觀察家報》報道,最明顯的例子,是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的設計、工程和電腦系主任溫內,日前向教職員發出電郵,指該系申報入讀人數直線下降,要求教職員「鬆手」,盡量給「拉車邊」的學生打及格分數;電郵更特別提到:「每個學生都帶來約四千五百鎊(六萬四千港元)收入,你可以計算出這對學校的影響。」
不止伯恩茅斯大學,《觀察家報》指出,橫跨全英的學府,包括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和斯旺西(Swansea)大學等,都有教授和講師對「販賣學位」犧牲學術水平的做法,敢怒不敢言,怕公開名字揭穿醜聞會砸掉飯碗。
但仍有牛津大學學者直言,礙於形勢,現在要對研究生和外地學生手下留情了。一名文學導師說:「給碩士生不及格,幾乎不可能,不管學生質素如何。」
一些牛津生都感受到這種「學風」,由美國來參加交換學分計劃的切爾韋利說,他所有科目都拿了A:「在牛津我常常都在想,是不是因為我是筆大投資,我寫一篇垃圾論文,導師都會讚好。」
英國學術自由及學術標準評議會成員威廉森說,抄襲功課、講師代學生做功課和亂給及格分數的歪風,現在校方都裝作沒看見。在他任教的斯旺西大學,校長最近下令關閉五個傳統學系,教員認為是為了催谷新設的管理學院收生人數。
碩士學位一樣有「放水」嫌疑,水平受質疑。一名在北部一間大學任教政治講師說:「毫無疑問,在一家好的大學取得好成績的榮譽學位,水準遠比同一所大學的碩士高。」
另一些大學則會向不及格的學生頒發文憑或證書,以免他們空手而回。
英國大學向錢看,全因莫財。不少大學認為,外地學生是唯一答案。外地生讀商業學位,一年收費可達四十二萬港元,是本地本科生的六倍,外地生讀傳統學科碩士學位,學費也有十萬港元。
英國《觀察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