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欲蓋彌彰不負責「任」

國際視野:欲蓋彌彰不負責「任」

外滙基金半年回報率僅錄得0.4%,如果以筆者的標準而言,這個成績一定畀「肥佬」(fail)。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於其親自撰寫(?)的「觀點」中指,今年金融市場大上大落,2004年首季本錄得168億(港元.下同)投資收入,到了4月份已「輸清光」。上半年收入的96億,大部份在市況轉佳的5、6月錄得,並「報定案」7月份情況並不太樂觀,呼籲人們應把焦點集中在基金的中、長期回報,而不是短暫而「大幅波動」的數字……就滙兌損失方面,強調並非參與投機性外滙買賣所致云云。

投資回報微不足道
上述言論簡直無法令人接受,甚麼叫中、長期,inthelongrun,wearealldead,若短期(對上6個月)可以出現「一Q清袋」,或回報率僅有0.4%,以資產總值計超過萬億,即每百元賺少過「斗零」,無論買聯邦債券、滙控(005)或人家的外滙基金都不止此數啦,又怎教人信服可以在中、長期能有理想回報?能夠將首季賺的168億在1個月內輸掉,若自圓其說不是投機,要嘛便是投資組合出問題,不然便是所聘一班「精英」不夠道行,必須換血之餘,自己(任總)是否也應負上責任(坐擁巨資、拿如此高薪、得這般回報兼波動那麼大,普通銀行的treasurer可能已返咗鄉下)?簡直掉人現眼!筆者5月5日「溫總降溫任總放任」欄指,立法會內只得一個連問問題都未識的經濟專家劉慧卿,香港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可以休矣!
更令人噴飯的是任總說,中國宏觀調控、美國經常帳赤字龐大、通脹來臨、油價高企、地緣政治、(美總統)選舉年等都影響其投資(失誤?),這是哪門子的藉口,或當港人不懂經濟,難道上述之因素始於今日?(一定無睇「國際視野」)欲蓋彌彰之嫌莫此為甚,早唞啦!!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