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自1996年設立視光師註冊制後,要入行成為視光師(第一部份),必須在理工大學或認可的海外學院完成視光師學位。香港專業視光師學會會長鄭秀娟博士表示,以人口比例而言,本港約需逾3000名專業視光師,但現時不足2000名,難怪不少準畢業生,未畢業已有工在手,起薪點也高於其他學科的畢業生。
現職視光師中,屬第一部份的人數更只有約500名,市場供不應求,多年來找工作並不困難。就如現職愛視美眼鏡視光師(第一部份)的鄧子誠,96年於理工大學視光學畢業後便加入愛視美,駐守上水分店,一做8年;近年更獲擢升為店舖主任,除替客人驗眼外,還兼顧銷售及管理店舖的工作。
鄧子誠直言:「自幼受讀藥劑的父親影響,對醫療相關的工種極感興趣。」到入大學之時,分別獲港大(牙醫)及理大(視光學)取錄,最終揀選了視光學。他笑言:「因為理大離家距離較近。」
事實上,鄧子誠到理大面試時,學院已經告知,政府會於96年實行視光師註冊制,正正是他畢業的一年,他由此想到,未來數年市場對專業視光師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在就業前景樂觀及家人支持下,他最終揀選了這科目。
任職視光師8年,試過一日只有一兩個客人,最忙一日曾替逾20個客人驗眼,不少生客已變成熟客,當中不少更成為朋友,閒時會相約踢足球。至於戴眼鏡的鄧爸爸及媽媽,每次配眼鏡及驗眼,當然也是由兒子一手包辦。
鄧子誠透露,入行多年,最開心的一次,是替一位顧客作定期檢查時,發現對方眼球有罕見異樣,即時轉介對方到眼科醫生處詳細檢查,令客人及早得到適當的治療,而得到客人的讚許。
累積多年實戰經驗,鄧子誠無論工作及待客都掌握及處理得宜,不過,讀書及初入行的情形,至今仍非常難忘。他說,在大學一年級做淚水測試時,將實驗室所有洋葱切光,仍無法流出一滴淚水;第一次替別人佩戴隱形眼鏡,卻因對方眼球過份敏感而失敗……。鄧子誠坦言:「這一切,也未及真正踏入社會難適應。」
入行之初,要面對不同階層的顧客,溝通及應對力不足,更曾因為資歷淺,加上一臉孩子氣,遭客人質疑,鄧子誠要向較資深的同事求助,幸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終於慢慢悟出待客之道。
由於視光師為專門行業,加上流動性低,為了保持競爭力,鄧子誠要不斷增值,除了會定期出席公司舉辦的新產品簡介會議外,公餘也會特別留意別人的眼鏡款式,框架的潮流趨勢,從而提供更多資訊予客人。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