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向來鬥個你死我活,蒙着眼試味很多人會說百事好飲些,偏偏市場銷量仍由可口可樂稱霸,百事大概百思不得其解。終於,可口可樂這個不敗之謎破解了:美國科學家透過腦部掃描測試指出,謎底在於可口可樂的品牌名字「食腦」,很能刺激腦神經。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周四報道,美國德州侯斯頓貝勒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蒙塔古,在差不多一年前開始研究。他安排一批自願人士,蒙着眼試飲可樂,或是可口可樂,或是百事可樂,然後說出喜歡哪一種,其間科學家透過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MRI),分辨他們腦部不同部位的活動。
研究的結果顯示,人們飲不同品牌的可樂,會刺激腦部不同部位「發光」(lightup),若蒙眼飲到覺得好飲的可樂,腦部追求獎賞的腹殼區(ventralputamen)便會高度活躍,知道所飲下的是可口可樂時,負責深層思考的內側額葉皮層區(medialprefrontalcortex)也連帶活躍起來。
據《新科學家》雜誌,這就是說人們對可樂的喜好,除取決於味道,也取決於他們對某個品牌的印象和記憶。
這個研究結果印證了「神經市場學」(neromarketing)的理論,這門市場學就是要更了解消費者的喜好,從而發展出更有效力的市場宣傳策略,加深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的認同。
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夸特茨,最近把「神經市場學」應用於電影業。他安排了四十名自願人士看電影,再透過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測試他們的腦部反應。
英國《衞報》/《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