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間財經傳媒,不約而同要求筆者推介一些高息股份,似乎市況太靜,令大家眼光改放長線。不過香港有一隻5厘的高息優質股恒生銀行(011)坐鎮,等閒之輩如果沒有特別賣點,根本不會有吸引力。
話雖如此,筆者也順應要求作出提供,其實推介一向圍繞少數股份,一直求神拜佛,祈求這些公司不要出事,幸好至今仍是福大命大,可能推介不濫,收窄範圍之下,命中率不高,可是這種策略有辣有唔辣,萬一出事水洗也不清。
一向相信分析員價值在於預測,畏首畏尾模稜兩可,提供心理輔導為實,遲早被市場淘汰。宏觀環境惡劣,也要作出建議。在討論這些股份的價值及策略之時,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大家對止蝕位的執着。
其實股票下跌,是有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大市下跌,資金全面撤退受到拖累,亦可以是公司出了問題,投資者爭相走避。下跌原因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同,不涉及基本因素的改變,低位反而應是加碼的機會,因此不能死板將止蝕位訂在一成或兩成,而要因應當時的消息作決定。
筆者的提供是嘉利(1050)及富士高(927),兩間公司在今年的業績都應該重回升軌。嘉利的年報值得細讀,而且主動按季度公布業績,透明度增加,投資者大可根據每季的報告來決定去留,出現閃失才需要考慮止蝕。
富士高透明度稍遜,但公司也曾在傳媒中公布首季營業額升8成。敏感的資料,公告天下後便不再敏感,希望更多企業以公布為主,取代以往優待分析員的手法。返回正題,今年富士高一定要從量產規模中得益,因此中期業績非常關鍵,縱使有7厘股息,收成期一拖再拖,便不易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與其教投資者死板放置止蝕位,倒不如教育投資者,講解個別企業的風險因素,以及解讀消息的關鍵,以這兩隻高息股為例,今年的業績都不容有失,這個才是重點,反而股價上落可能只是個別大盤左右,根本不能作準。止蝕位不知放在哪裏,所以最好的風險控制工具其實是注碼。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