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印度洋的馬爾代夫群島,藍天碧海教人神往,但這個度假天堂卻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正步向陸沉,若任由問題持續下去,馬爾代夫將於一百年內消失。
馬爾代夫政府最新研究顯示,由環境污染引發的氣候轉變,令海平面以每年零點九厘米速度上漲,而馬爾代夫的一千二百個島嶼中,八成比海平面高不足一米,換言之,一百年內馬爾代夫將無法再居住。
在人口稠密的北部島嶼坎多勒胡多奧,六成居民已自願在十五年內撤走,其餘居民最終亦要被迫遷走。
潮漲威力亦不容忽視,現在每隔半月都會出現水浸,最近更有石屎防洪堤被潮水打穿一個三米闊大洞。天氣變幻莫測,傳統觀星預測天氣方法再也用不上。
在首都馬累,耗資四億九千萬港元、花了十四年才建成的三米高圍牆,把居民團團包圍,但圍牆最多只能防洪,並不能對抗長遠海平面上漲的問題。
因此,當局已鼓勵居民植樹,阻止沙灘侵蝕,同時清理珊瑚礁的垃圾,使珊瑚礁形成一道阻擋潮水的天然屏障。
不過,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因為科學家早已警告,全球變暖引發海平線上升,南太平洋島國、東京、上海、曼谷、倫敦和紐約等,都有被水淹或沒頂的危機,所以馬爾代夫的命運,完全掌握在美國、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等政客手上,看他們是否確認《京都議定書》,攜手限制廢氣排放量,遏止全球變暖。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