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有大新聞,同類公司股價可能受到刺激(向上)或影響(向下)。太平洋航運(2343)本周二發表一紙聲明,殊堪一讚,亦值得其他公司效法。
■今年「怪股」,金輝集團(137)「當之無愧」。去年10月,金輝股價1.78元(市值0.94億元),今年2月升至40.20元(市值21.15億元),暴漲21.6倍,背景新聞是航運業好景,運費上升,金輝業績由虧而盈。
本月初,股價15元,上周發出盈利預警,跌至7.35元。金輝公布,旗下JinhuiShipping已訂立的「運費到付協議」大部份已經平倉,估計將產生非經常虧損6000-7000萬美元。Jinhui在挪威掛牌(金輝持有50.9%),股價變化與金輝相若,如同過山車。
■金輝旗下公司參與「運費到付協議」活動,實際是「炒航運費」期貨。運費升,賺錢;運費跌,則鎩羽。金輝事件後,市場人士自然留意同類公司有無同類投機活動及是否影響業務。
■太平洋航運業務與金輝相類,屬乾散貨運公司。本周二發出聲明:「謹此確認並無從事與另一間在聯交所的航運公司近期宣布的巨額虧損的運費到付協議或類似衍生工具,故此並無面臨與買賣運費到付協議或類似衍生工具有關的任何風險。」
如此聲明,可釋疑團。太航這種做法,值得其他公司在面對同樣情況時效法。
■太航本月以每股2.50元招股,掛牌12天,只有兩天股價在招股價之上,現價2.25元,潛水10%。招股預測,04年(12月年結)純利不少於5.07億元,加權每股盈利0.47元,現價預期PE4.8倍。招股後每股NAV1.03元,股價有溢價118%。
■高盛本月14日呈報增持5344萬股(每股成本2.505元),15日再增持1232萬股(每股2.424元),現持有1.288億股,佔發行股數10.16%。高盛是太航上市的保薦人。
●航運業有高度周期性,競爭異常劇烈,可解釋太航何以PE極低。NAV不高,亦可解釋太航難定高價招股。短期而言,太航低PE有吸引力,重浮水面機會存在。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