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名香港奧運泳手當中,亦是唯一一隊「清一色」學生幫,包括兩名大學生及五名中學生,其中三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包括背泳的蔡曉慧、蝶泳的陳詠雪及港「蛙王」譚智健。
曾參加過兩屆亞運會及第二度參加奧運會的蔡曉慧,自嘲在隊中屬「老隊員」,她說:「第二次一定沒有第一次興奮,而且今年我是泳隊女仔中年紀最大的一個,覺得自己像突然老了,人家亦會對我的期望增大,我感到有少許壓力。」
她續稱:「希望一百米背泳可以做到一分○二秒幾的成績,若成功,至少入到奧運十六強。」
上一屆是港隊中最細一個的陳詠雪,在去年底為了達奧運標準而停學,所以下一個學年她仍會返回拔萃重讀中六。
她表示:「四年前,我可能太細,沒有特別準備,去到奧運只有好緊張同好驚,所以成績不好。今次,我在半年前開始停學,專心備戰,所以我也對自己要求高了,至少要打破香港紀錄或去到中游位置。」
去了澳洲昆士蘭讀大學的譚智健,是泳隊中唯一男孩。去年九月,智健專程由澳洲返港爭取奧運權,結果共奪得一百米及二百米蛙泳的奧運資格。現正在澳洲備戰奧運的譚智健曾表示:「我今次比上一屆開心,因為可以參加兩個項目。去了澳洲讀書兼練水,我覺得比上一屆準備充足,希望兩項都可刷新港績。」
韋漢娜:「雖然之前曾遇到港隊代表資格的問題(她雖在香港出生及長大,但因是英籍未有香港特區護照,隨後獲國際奧委會批准參賽),但我一直相信自己能夠去比賽。我希望能在奧運會打破自己保持的一百米自由泳香港紀錄(57秒60)。」
施幸余:「第一次參加奧運,我怕我會怯場。但想到自己曾為今次奧運而停學(今年一月停讀中三),希望可以游出自己的水平。」
陳宇寧:「我未去過如此大型的比賽,光是想想也覺得緊張,希望可以游到自己最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