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訪問有點特別,因為介紹的是兩盤已結業的生意。在店舖最後營業的一天,兩店的老闆向記者剖析生意做不下去的原因與心情
——一個怨自己;一個鬧政府。看完,希望能為創業者帶來一點啟示。
陳太6年前開始在西九龍中心租小賣亭售賣香薰油和香薰精品,其時,香薰潮流方興未艾,生意都「幾好」。她說:「那時我每日只開檔6個鐘頭,每月大概賺5000元,算幾滿足了。」
可是01年後,生意開始走下坡。「這幾年太多人跟風賣香薰油,有些人更出售劣質貨,最終影響到這行業生意下降,店舖在01年之後就沒有錢賺。」縱然賺錢少了,陳太並未想過放棄,只是遇上最後一擊--加租,將她的生意推向絕境。
西九龍中心業主通知她,要加租至4000元。「我平均每日做得百多元生意,除了租金,還剩多少呢?」西九龍中心是做不下去了,她曾想到搬舖,然而申請過租用大角嘴奧海城和葵芳新都會廣場,但都未能如願,最後只得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租用小賣亭,但租期只有14日,租金就要5000元,陳太又怕負擔不起……
原來同樣為加租而苦惱的行家大有人在。在西九龍中心時,鄰檔賣頭髮裝飾品已有一年多的李小姐,雖然一向生意平平,但總算養得起自己,可是收到加租通知後,即難以維持。於是兩人傾談之下一拍即合,決定夾份租下荷里活廣場的小賣亭,每人付2500元,檔位各佔一半,期望降低成本後,生意仍可做下去。
可惜事與願違,轉換地點,生意還是淡靜,李小姐每日只做得50至80元生意,陳太則有百多至二百元,交了租再除了貨本,即使不賠本也無錢賺,二人都認為生意無法做下去,決定約滿後結業,打工去也。
採訪當日,是租期的最後一日,李小姐無心戀戰,索性旅行去了,只叫母親來開檔。李媽媽十分順得客人,常常減價又減價,她說,每次回家看見幾大袋賣不去,又佔用客廳的貨尾就頭痛,只好大力傾銷,希望賣出幾多得幾多。對於女兒的生意要執笠,李太處之泰然。「她賣的東西不值錢,才兩、三元一件,要賣多少才賺夠交租?太難做了。」
陳太則感觸良多,畢竟,這檔生意已做了5、6年。她說,自己好失望、好唔開心,並歸咎這是政府的錯。她憤憤不平地說:「政府不斷鼓勵人創業,搞到賣嘢嘅人多,買嘢嘅人少。然後又大力唱好個市,令到地產商有藉口加租,最後都係益晒地產商。想番轉頭,覺得自己好笨,做得咁辛苦,重要養埋佢哋(地產商)。」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