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競選口號慎投票

認清競選口號慎投票

陳慎慶

面對九月立法會選舉,各大政黨和團體日前分別舉行誓師大會。分析政黨和團體所表達的理念,有助港人投下理性的一票。
四十五條關注組一向給人的印象,是從法律專業爭取法治和民主,關注組成員的理性和敢言贏得港人的信任。但是,四十五條關注組也被人質疑議題過於中產,忽略基層人士的需要,關注民生不足。在誓師大會中,四十五條關注組以「給香港一個新開始」為競選口號,強調除了法治和民主,也會逐步開展民生議題的工作,如醫療、環保和房屋等,正式回應了忽略基層人士需要的批評。誓師大會的義工不乏青年人,給人朝氣勃勃的感覺。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的參選,使人期望他們能夠進入立法會,提升議會討論社會政治議題的水平。
民主黨的民望在近年有下降的趨勢,其成員在堅持民主立場和與中方和解中尋求平衡點。在誓師大會中,民主黨以「投票展力量,民主新香港」為競選口號,強調以溫和態度尋求跟中央溝通對話,但同時堅持爭取民主和平反六四。競選口號可說回應了港人對民主黨的不滿和要求。泛民主派在協調人選參選時面對不少困難。李永達在大會中說民主黨一些成員因懷有更長遠的目標,決定由參選改為助選,他更即場鞠躬致謝。場面表現出民主黨成員的團結,以及追求民主理想的胸襟。

民建聯的誓師大會逾千人參加,氣勢最強。然而,大會欠缺一個清晰的競選口號,而且一些環節更惹人爭議。據報道,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帶領八名參選人打扮成「八仙」,揚言要阻止「拜花旗山賊做老竇的採花賊」,將東方之珠變成「獨立包裝」賣給「花旗國」。言下之意,是指某些競選對手與外國勾結,企圖推動香港獨立,使之成為外國的附庸。問題是,誰是「採花賊」?推動港獨的說法有何根據?假如沒有真憑實據,便是抹黑對手的言論,行事有欠光明磊落。事實上,有關「愛國」和「港獨」的爭論應已告一段落,港人心中自有判斷。民建聯在誓師大會中,重提「愛國」和「港獨」作為動員群眾的手段,不免使人感到其參選人訴諸盲目的民族感情,非治港的理想人選。

值得注意的是民建聯主席馬力在誓師大會的致辭。日前,李鵬飛質疑民建聯在政綱中提出「在條件成熟下爭取二○一二年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只是為選舉造勢,擔心其在當選後會「忽然轉軚」。馬力在大會澄清,民建聯要爭取的是「創造二○一二年雙普選的條件」,即經濟跟珠三角進一步融合、培養政治人才、加強國民教育和鞏固《基本法》的憲制地位。
馬力的澄清只會加深港人對民建聯的不信任。一方面,「爭取二○一二年雙普選」與「創造二○一二年雙普選的條件」,是兩碼子事情。港人感到氣憤的是,即使香港今天具備雙普選的社會條件,仍被中央故意否定。民建聯如何能夠說服中央,香港具備雙普選的條件?另一方面,馬力所說的四大條件都是空洞的概念。到底香港的經濟跟珠三角融合到甚麼程度、培養出多少政治人才、國民教育強化到哪個水平、《基本法》的憲制地位有多牢固,才適合雙普選?假如不能說清楚所謂「雙普選的條件」,最後也只會成為中央在二○一二年再次否定雙普選的藉口。
……………………………………………………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