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開類固醇西醫遭聆訊

涉開類固醇西醫遭聆訊

【本報訊】將軍澳執業醫生馬宜聰被一名女病人投訴,指他為她診治面部皮膚敏感及生疣時,處方類固醇藥物,但卻聲稱這些不是類固醇藥物;而藥袋也沒有標籤她的全名,涉嫌專業失當。他昨在醫務委員會聆訊上辯稱,有關藥物的類固醇份量很低,甚少引起副作用,故相信毋須主動告訴病人。
醫委會昨就事件進行近六小時聆訊。案情透露,女病人袁慧儀(譯音)於○二年五月六日因面部皮膚敏感及生疣,向醫生馬宜聰求診,並獲處方藥丸、藥膏及眼藥水等七種藥;惟藥袋上只寫上一個「儀」(譯音)字。其後她先後兩次致電診所,問及這些是否類固醇,但馬均稱不是,只是敏感藥。袁於五月二十一日再到另一皮膚科醫生求診,方知道馬所處方的藥物含有類固醇。
普通科醫生馬宜聰在答辯時稱,若他處方藥物的類固醇含量高及需長時間服用,或病人問及藥物的性質,他都會向病人解釋是否含類固醇。他表示,今次處方的藥物所含類固醇份量很低,故認為毋須主動告之病人。
聆訊未完,今日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