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推介JimCollins的《GodtoGreat》(中譯本《從A到A+》),如果一心以基本分析作為投資基礎,這本書是很好的入門參考。估值技巧,根本是後期工夫,挑選一間走向卓越的企業,才是基本分析的精髓。不少分析員普遍以交功課心態行事,因此本末倒置而不自知。
從下而上的選股方法並無不妥,不過每一個步驟的重要性,應該是不相伯仲,微觀的公司分析,甚至會比宏觀的經濟分析來得重要,好的管理層,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人才是企業成功的最主要元素,假若研究報告以此為重點,會變成歌功頌德的文章,在這個敏感時代,根本不可行。反而財經記者形象持平,多作管理層專訪,講解出身及理念,對投資者而言,會是很好的參考。
管理層重要性太大,可是評估他人,偏偏是眾多分析之中最難的一環,有3成命中率已經很好,通常還要運氣搭夠。既有才能又有誠信,堅持善待小股東的人,為數並不多,真真正正的明星股因此便如鳳毛麟角。筆者也算是管理層,上周便曾發牢騷,人才的確難求。太多人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無驚無險過得一日得一日,如果企業充斥如此文化,想有進步難過登天。對香港前景未敢樂觀,主要是身邊的年輕人文化太令人失望。
有勇氣夠膽嘗試,有視野嘗試做夢,有魅力令人信服,這些特質都十分罕有,亦要有一份大無畏精神,不被身旁的「唔得」先生小姐同化,所以好的人才極度難求。
提出分析管理層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但恕筆者無法為散戶提供一套簡單容易的解決方案。應該循此角度去研究,但難度極高,成功不是易事,筆者本身把握也不高。如果有過人之能,早已變身專業炒家,投資股票的最大風險,便是將一盤生意任由管理層發揮,好的生意落入庸手,也可以一團糟。
所以隨着功力日增,漸漸明白其他投機市場的可愛,炒商品期貨,可以避開企業管治的風險,不用理會人的因素。不少股票的賣點,不外是投資期可以較長,較適合保守的投資者。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