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會有一個想法,就是看業績買股票,往往是「後知後覺」的投資策略,原因是即使公司業績理想,其股價在業績公布後都會出現調整,如果因業績佳而投資於該股票,很大機會會接火棒。
無可否認,除非公司業績遠高於市場預期,否則一早買入有關股票的投資者會借好消息出貨,對股價帶來短期壓力。然而,我覺得看業績投資股票並非一定後知後覺,因為業績除了反映過去歷史外,也是將來成績的指標。因此,若果能善用業績來分析未來股價走勢,中長線將會有不錯的收穫。
一般投資者沒有分析員的盈利預測算式去估計公司未來盈利,也不是業內人士,難以掌握行業行情,因此要自己分析公司股價走勢,可能會處於較被動位置,惟有靠看證券行的研究報告或向行業經營者了解行情。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因此,大家不妨參考以下方法,相信可從中找到一些投資契機。
首先,當業績公布後半年,將會是半年度或全年度業績的公布期,而在這段期間,管理層會藉着有利的「成績表」四處進行路演,務求令多些機構性投資者或基金經理認識其公司。
若果上述投資者對該公司有興趣,都會在市場慢慢吸貨,故此,在這段時間內,有關股份都會持續保持有成交量,而且股價會持續平穩發展。如果投資者見到這種走勢,則不妨在下一次公布業績前一兩個月部署入市。如果業績能繼承先前的理想表現,通常股價在業績公布一周會有不俗的升幅。雖然這個股價走勢未必可套用於所有股票,但以這方法來作中長線投資部署,贏面不小。
不過發現很少投資者願意以此方法去「觀察」一隻股票,原因是大部份人都希望「今日播種、明日收割」。如果要觀察一隻股票多月才入市,他們寧願選擇聽消息買入一些「即食麵」,求取短線利潤。
另外,若以此方法作投資部署,還需要其他「功夫」一同配合:第一、必須留意有關該公司的大小報道,因為這是掌握公司未來企業動向的第一手資料;另外,要注意有關行業的整體發展,好像年初棉紗價格回落,對於紡織類股份實是利好消息,如果掌握行業資料愈多,對股價未來變化的預測也會愈準確;相反,某些行業或面對經營困難,而個別企業股價仍然長升長有,可能是它有過人的營運方式,令盈利得以保持,否則便可能是有心人炒高股價來散貨。
因此,掌握行業的資料,可避免因過份信賴一家公司而蒙受損失。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