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問筆者,某間上市公司短期業績表現不錯,可是相當倚賴單一客戶,是否需要擔心?筆者的答案是無所謂,因為股價偏低已經反映了風險。朋友進一步追問,假如這單一大客出事,股價會否暴跌?筆者答是。前言不對後語,令他一時相當困惑。
股價是反映了大客有機會出事的風險,不是反映大客一定出事,以賽馬為例,獨贏賠率4倍,反映市場認為勝出機會四分之一,輸的機會是四分之三。賽馬完結之後,下注的賭客,手上的注碼是0(落敗)或者是4(勝出),而不再是1。
公司一帆風順,倚賴大客卻能平平安安,股東便可收取偏高的股息回報。假如市場不再介意,估值甚至有調升的空間,這些上升潛力,正是抵銷了一旦出事便會大跌的風險。所以筆者並不是前後矛盾,而是他不明白機會率的概念,股價日後上落,是視乎公司的際遇,投資者是否入市,重點是評估成敗的機會率,再以賽馬為例,4倍獨贏,是否抵買見仁見智,但買定離手,之後便不能輸打贏要。
以值博率考慮,現在香港的二三線普遍抵買,因為市場認為遇人不淑的風險甚高,加上不想瓜田李下、最好避嫌的心態主導,所以股價普遍有折讓。
不過正如昨日所談,工業股前景有變,將踏進汰弱留強的時代,有不少工業股,估值會向下調,但少數強者會有溢價。整體偏低,代表買中的話回報會超乎理想,失手的損失則會減少,一籃子買應該有着數,可以從風險認知改變中獲利。
工業股沙石會比以往多,另一個值得一籃子出擊,而宏觀形勢更加有利的,是中國地產股。
內地的公司管治風險非常高,但中國處於通脹中,宏觀調控淘汰小型發展商,形勢是相當利好,不過在這個股份類別中,根本不能實牙實齒揀選某幾間公司,國內地產商質素太參差,而且有太多不容易評估的風險,所以惟有漁翁撒網。
幸好這類公司近年開始踏入收成期,派息已經算不差,會減低投資成本,因為大型升浪可能要一兩年才開展。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