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路透社引述標準普爾亞洲太平洋主權評級董事小川隆平,在一個與媒體進行的電話會議中指出,可能考慮將中國的BBB+主權評級調高。不過,小川隆平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有關報道。他澄清在訪問中,只是重申維持目前中國評級前景正面的看法,現階段標普無計劃調高中國評級。
他說,標普今年2月才調高了中國長期外幣評級一個級別,由BBB升至BBB+,評級展望為「正面」。他解釋,評級展望列為「正面」,意味未來一至兩年中期檢討內,該主權評級有潛力被向上調整,但此舉並不等於目前評級將會調整,而且標普從不在作出調整行動前,披露任何方向性的考慮,以免惹起投機揣測。
對於中國經濟現況,小川隆平說,根據部份數據顯示,受惠於當局採取的多項降溫措施,內地經濟過熱的情況正緩和下來。標普預期,中國經濟不致出現「硬着陸」,但有關風險仍可能存在,經濟過熱的負面影響,會令內地等值於本土生產總值43%的銀行不良貸款惡化。
滙豐銀行經濟顧問梁兆基說,評級機構均普遍認為,中國出現「硬着陸」的機會不大,因目前宏觀調控規模遠較90年初為細,調控的範圍也局限於個別行業。
另外,外電引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第二季宏觀經濟數據有被低估的可能,因現時內地煤、電、郵、運仍然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