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多事之秋,原本理應取消休假,否則失蹤幾天,惹起不必要的誤會便不妙。不過修煉氣功半年,功效心裏有數,服氣辟穀是非常吸引的考驗,因此未來幾天,將會與世隔絕閉關煉功。
這幾天將以討論一些投資理念為主,先談工業股的看法。
過去幾年來,一直是這個界別的擁躉,但工業股的前景已經有變,投資這些股份,要非常小心揀擇,最好的時刻已過,再難像以往般百花齊放。
二三線形象受損,公司管治風險上升,另外原材料價格波動,成本控制不易,都是令工業股估值打折扣的因素。但除此之外,仍有一些轉變值得注意。
過去幾年,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廠商,受惠於西方外判工序潮流,可是這個潮流已經去到尾聲,反而不少廠商增加產能,意味日後競爭加劇,令廠商議價能力不高,加上原材料存貨控制確考功夫,工業股的增長,不會像近幾年的黃金歲月中強勁,以及容易估計。
選擇工業股的重點,首要未必是往績,因為順境中人人都是高手,夠膽博反而賺得更勁,沒有金融風暴,明珠興業應該是藍籌,現在的着眼點,反而是公司如何應付時代的挑戰。
面對毛利率受壓,不同公司各出奇謀,有人利用量產規模,爭取毛利而非毛利率;有人追求垂直綜合,希望控制成本加強競爭力;有人嘗試以技術取勝,產品先進便有條件議價;又有人發展品牌,拓展分銷網絡,走向消費者,賺取商品銷售中最厚利的一段。
各師各法,分別在於風險回報不同,沒有誰是誰非的問題。投資者應考慮公司的發展路向,自己是否認同,還要衡量成功的機會率,來決定是否值博。
幾年前的重估大浪,基本上是雞犬皆升,並不需要特別的考慮,但今時今日做生意愈益艱難,成功再難靠運氣。不過也不必對工業股避之則吉,大部份應該只值5、6倍PE,但能夠突圍而出,成功以商業模式說服投資者,會值一個較高的溢價,宏觀環境不易,是會造就幾隻明星股的誕生。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