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場人士的焦點集中在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出席國會聽證會的講詞內容,希望從中尋找到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
雖然格老一貫予人的印象是說話模稜兩可,令市場難以有肯定的答案,但今次他卻一反常態地一再唱好美國經濟前景。投資者對美國加息時間表看來已心中有數──縱使經濟數據表現仍飄忽,而通脹亦未成患,但格老已表達了美國不再需要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訊息,估計美息會一如聯儲局所計劃般「循序漸進」地提升,下月再加息1/4厘更已幾成定局,而大選期前後聯儲局是否會為了維持政治中立而按兵不動,亦令人質疑。
美元在格老的談話發表後迅速扭轉周初頹勢,不過反彈的幅度仍然相當有限,可見市場仍非一面倒認為美元已經正式轉強勢。
筆者個人的看法則是,美息回升無疑對美元有利,但未必足以令美元平步青雲,因為美國雙赤懸而未決,始終是美元的一大隱憂。
縱使市場有人認為在美國經濟好轉和美息回升兩大因素支持下,雙赤問題不足為患,但我對此說法仍有所保留。我相信關鍵在於經濟轉佳和息口回升,究竟可以吸引多少資金流入美元資產?是否足以填補雙赤缺口的每日所需?現時美國每日約需2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才可以令美元的需求得到平衡。
美國上周才公布了5月的資金流動數字,當月流入美國的資金大幅減少至564億美元,創下自2003年10月以來的最低數字,遠低於4月的760億美元,而平均每日不足19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數字,亦未必夠冚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此亦是美元在5月表現欠佳的原因之一。
其實,資金不再垂青美元資產,因素頗多,其中包括亞洲央行自4月開始已減少在外滙市場進行干預。
日本央行在今年頭3個月的干預數量破盡紀錄,但自4月開始已不見蹤影。過往日本政府在干預過後,所持有的美元大部份會透過購買美債而回流至美國,但此調既不再彈,美債自然失去了一大主顧。
在此之前,當聯儲局改變論調,表示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加息後,美息見底的預期心理,早已令美債的吸引力大為削弱,早着先鞭的基金和機構投資者亦已開始調整投資組合,逐步減持前景有限的債券。
至於美股的表現亦有目共睹,杜指上周收市時跌穿1萬點的心理關口,納指亦守不住1900點的要塞,主要是美股的市盈率仍偏高,已非尋寶勝地,起碼比起經濟久睡初醒的日本,後者明顯更加抵買。
在股債均已乏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美國如何吸引足夠外資流入,確實要絞盡腦汁。亦是基於以上的假設,我相信美息趨升,亦不易令美元完全擺脫弱勢。美元未來是強是弱,仍要摸着石頭過河──見步行步走着瞧。對於美元下跌浪告終的推論,最好還是抱懷疑態度,不可盡信。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