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終於快成為過去,最新的通縮率僅0.1%,相信不久就會出現通脹率,這是天大的好事,港人已飽受通縮的打擊多年,扭曲了整個社會行為。
在近代世界經濟史上,通縮出現的時間不多,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的整整40年,人類都是生活在通脹中,從來不知道通縮為何物,因此也不覺得是甚麼壞事。有些人在通縮開始時還覺得是好事,認為物價低了,生活可以過得更好。人類用了整整40年的時間對抗通脹,結果迎來了通縮,然後才發現到原來通縮更可怕。
物價下跌,意味着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物業、商品的價值下跌,於是每一個人所擁有的個人資產價值下跌了,簡單的說,是窮了。當人們感到自己窮了,第一件事就是節省開支,你節省開支,我節省開支,最後整體社會消費下降了,企業也就面對着商品賣不出去的問題,先是利潤下降,然後是虧損,於是企業裁員,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物價雖減也沒錢買東西。因此,那些在通縮初期拍手稱快的人很快就後悔了,當他們失去工作時,他們就明白為甚麼人類社會需要通脹。
一些人說,我已經退休了,沒有收入,所擔心的事只是通脹,因為通脹減低購買力,我所能享受到的生活會愈來愈差。這種看法也是錯的,因為這些退休人士忘記了,銀行利率肯定是與通脹率掛鈎的,他們退休生活所需要用的金錢很多是通過收取銀行存款利息來支付,但通脹率低,甚至通縮發生後,很自然地存款利率就一定會大幅下跌。過去幾年,相信退休人士已經嘗試到零利率的痛苦,沒有利息的收入,他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本金,是過去的儲蓄,是吃穀種,他們能不擔心坐吃山空嗎?
甚至連領取綜援的人也開始領略通縮的滋味,通縮必帶來政府削減福利開支的結果,炒股票的投資人士也應該更能了解通縮的害處,通縮帶來資產貶值,當然股價也會貶值。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