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代表香港參加漢城奧運會的男子花劍選手李忠民,沒想過這麼多年後,會戴着奧運主題手表再接受訪問。
除了發福點,看上去跟做運動員時沒有兩樣的李忠民說:「現在的運動員幸福多了,我記得那時去奧運會要自掏腰包才能成行,不似現在是全費資助,我記得那時我要自己支付約六、七千元。」
現年三十七歲的李忠民,曾在八三至九五年代表香港男子花劍隊,他亦是本港首批奪得「體院獎學金運動員」之一,當時是一九八七年。他續稱:「還好那時我是獎學金運動員,一切劍擊裝束及器材都已經有體院支付,否則去奧運會花費可不少。」
不過,除了要自資參加奧運有點掃興外,李忠民腦海裏的奧運印象還是很難忘的。譬如在選手村飯堂見到德國網球靚女嘉芙,開幕禮要等足五、六小時才可以入場,但卻在那段時間認識了不少其他國家選手等等。
現職歐米茄公關的李忠民,擺一個打劍姿勢還似模似樣。原來他曾取得九二年奧運的資格,但因工作而備戰不足,寧將機會給隊友。他表示:「雖然奧運的水平高,但我不甘於只是志在參與。所以我覺得幸福不是必然,現在政府肯付出的資源,是好多前輩的努力爭取回來的。希望下一代能珍惜資源,為香港做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