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輝
本人於本月十九日讀了鄧永鏘〈ILovePlainEnglish〉一文,現提出一些個人意見。
鄧先生主張使用plainEnglish,對我等用中文作母語的初學者來說,在學習英語的表達和溝通上,的確更易掌握,這做法在香港的中學亦隨處可見。但本人覺得鄧先生似忽略了學習英語(或其他語文),不能只求滿足「可以與別人溝通」這點。
使用plainEnglish只是學習和實踐的一種技巧,並非英語的全部。就等於玩ICQ,很多人在網上以ICQ式英語溝通時絕無問題,但這是否等於明白英語?又或者在這些人中,有多少位可以寫出一封像樣的求職信?或能看明白簡易版的《雙城記》?又或可以看明白中文《都市日報》內兩頁英語新聞?其實我們除了能利用plainEnglish溝通外,仍要着重學習各種英語的基本功。
鄧先生提到一位英國法官在教學及寫判詞時,都愛用plainEnglish。本人以為這是該位先生為了顧及英語修養不佳的同學,和大眾未必明白艱深法律詞彙,才減少使用官腔和艱深字句。
鄧先生lovesplainEnglish,又推己及人地推介,本人絕不懷疑他的良好意願。不過如果不作出其他在學習上需要留意的補充,就好比近日香港政府推出的「求學不是求分數」宣傳片,會否好心做壞事?現在香港年輕人的心態已經太plain了,如果令他們誤以為懂得plainEnglish便可以在英語世界內通行無阻的話,真是前景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