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 - 陶傑

亞洲藝術 - 陶傑

倫敦大英博物館新開了一個文憑課程,叫做亞洲藝術。招生廣告登在很高級的國際刊物:「本課程由全球著名的博物館長和學者出任導師,提供亞洲古典和裝置藝術的深入知識,並在不同的歷史與宗教背景研究其文化。課程還附設其他博物館、畫廊、私人收藏家的實地訪學。」
課程涵蓋伊斯蘭世界、印度、中國、日韓和東南亞,頒授的不是博士碩士,而只是一張Diploma。
不錯,在一些異國的民族狂熱人士眼中,博物館的藏品,或許是軍隊搶來的,或向一兩個無知的土道士廉價買回來的。不要管當初怎樣得到這些寶物,只看如何有系統地整理知識。想學印度和中國的藝術,要到我這裏來,不止有豐富的藏品,還有第一流的專家和學者。
雖然傷害了這些人的感情,觸動了那些人的神經,但還是以泰然優雅的姿態低調地傳授着一門獨特的秘技。頒授的雖然只是文憑,不如碩士,有意的降低一級,但因為大英博物館的招牌牌面夠大,頒授的文憑,拿到國際上,份量大約可以超過尼日利亞大學、怡保大學、山東威海衞大學加起來的博士學位。

但是,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畢竟對這種課程沒有甚麼興趣,因為他們還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在爭取溫飽權,對於這些社會的父母,包括億萬富豪,讓子女讀工程、電腦、醫科,比較有生活飯碗的保障。只有前宗主國對於世界文化,還保留着那麼一份悠閒的玩賞之心。亞洲藝術是一門供給賞玩的知識,冷門、專業,但非常的可敬。
當這些國家在爭拼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對文化遺產的知識和尊重,原來只收藏在一幅小小的廣告裏。總有些人活在百年前的情結包袱裏,忿忿然意難平,但有甚麼用呢?你的寶物存放在他那裏,全世界都知道,比交還給你自己更加安全,更加受愛護,更加有地位。一件件藝術品的奇珍如果有靈,知道以後在它們的本國發生的許多愚蠢的災難,它們會作出智慧的抉擇。
廣告上面有一句話:「大英博物館的基本宗旨是照亮世界的文化」(TheBritishMuseum'sprimarypurposeistoilluminateworldculture)。一句得體的話,就把許多怨憤的口號擋在大門外。即使搥胸頓足,去倫敦,你還是不得不走進來作小小的懺悔。研讀亞洲藝術要去英國?世界上有許多不公平的事,往深處想一層,其實也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