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現小金三角

重慶現小金三角

重慶市大巴山區的農民近年來熱衷種植罌粟,面積多達數千畝,並形成一條毒品生產及供應鏈,包括罌粟種植、鴉片生漿提取和加工、販運出境提純為海洛英、部份返銷中國,因此被稱為「小金三角」。

收割季節槍聲四起
大巴山區氣候、土壤適合種植罌粟,一九四○年代,海拔八百米以上的山區曾遍植罌粟,中共建國後被鏟除,但在一九九○年死灰復燃。重慶市奉節縣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奉節、巫山、巫溪境內的大巴山區,種植罌粟面積已增至一千多畝,而農民們相信,面積在二千至四千畝。
由於種罌粟每畝的收入達二萬至三萬元,而種糧食的收入只有數百元,農民明知種罌粟犯法,仍鋌而走險。而一到罌粟收割季節,種毒老闆則帶人前來,個個佩槍,還時常向天鳴槍,向周邊農民示威。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