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大學畢業生統一英語水平評核成績顯示,近一成應考的應屆畢業生不及格,未符合「良好的英語運用者」資格,四名最低分的考生,中大佔了三席。香港教育學院畢業生的平均分下跌至「肥佬」邊緣,在八間大專院校中包尾,有教育界人士對該校準教師的英語水平表示憂慮。 記者:倪清江
目前該評核採納「國際英語水平測試」(英文簡稱IELTS),評分由零至九分,大學畢業生可選擇是否參加。在○三?○四年共有八千七百多人應考,佔應屆畢業生人數五成七;整體平均分為六點五一分,較去年微升零點零五分。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港大蟬聯平均分最高的院校,三名取得滿分的考生均來自該校,他們就讀於法律學院及醫學院;是次考試最低分為三分,代表他們只可「非常有限地」運用英語,有三名中大及一名理大生取得該個成績。
IELTS沒有特定的及格分數,但教資會指,需取得六分才被視作是「良好的英語運用者」,即代表他們雖會有錯誤,但一般能有效地運用英語;取得七分或以上,代表能理想地運用複雜英語。今年近九成考生取得六分或以上;約一成人得分低於六,形同考試「肥佬」。
香港教育學院今年取代嶺南大學為榜尾院校,平均分只是略高於六分,近三成人得分低於六。該校發言人表示該批畢業生均非主修英文,他們畢業後多數不會教授英文科;但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則認為,社會對教師運用英語的能力一般要求較高,該批準教師的英語水平令人感到憂慮。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昨出席一公開場合後表示,教院的畢業生已屬好成績,相信院校會努力協助學生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