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脹在本港經濟中消失了逾五年半之後,即將再度重臨。港府公布,由於私人樓宇租金跌幅減慢、旅遊和交通費用上升,六月份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跌幅僅百分之零點一,顯示通縮已幾近消失,其中反映低收入家庭生活狀況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更出現輕微上升。學者指出,輕微通脹雖然利好經濟,但短期內對沒有加薪的打工仔不利;由於加價將至,現在購物會比將來才買東西,來得化算。
九七年開始的金融風暴令人猶有餘悸,本港自九八年十一月開始踏入通縮期,僱員減薪裁員削福利接踵而來。經過長達六十八個月的通縮後,統計處昨日公布,六月份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幅由五月份的百分之零點九,大幅收窄至百分之零點一。
反映低收入住戶(即每月平均開支四千多元至一萬八千多元)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六月份更出現百分之零點一升幅,而反映中、高收入住戶的乙類和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則仍是輕微通縮。
在各種消費品當中,以電力、燃氣和水的價格在六月份的按年升幅最大,其次是衣履、雜項物品、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和交通等。旅遊、交通和租金價格都令到通縮收窄。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解釋,百分之零點一的通縮可視為「零通縮」,他預期到八月時,本港會回復輕微通脹,到今年年底或會出現百分之一至一點五的通脹,輕微通脹對本港整體發展有利,代表經濟持續增長、企業會錄得更佳盈利。
不過,他指,對沒有加薪的小市民來說,卻要面對物價開始增加、但工資不變,換言之打工仔的購買力不斷降低,這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最為嚴重。至於將來能否加薪,還看明年僱主的決定;而加薪率能否追到通脹率,也屬未知數。因此,短期來說,通脹對小市民沒有好處。
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強認為,物價上升令通脹重臨,但這並不能提升僱員的議價能力,也不代表僱主會加人工。僱員來年有無加薪,最終視乎個別行業的競爭力而定。
康泰旅行社總經理劉美詩表示,外出旅遊費用比去年上升,僅因為去年受沙士影響,旅行團的價格普遍偏低所致;事實上,今年的團費與○二年相若。另外,由於業界競爭劇烈、機位也供應量多,所以旅行社未來根本無法加價。不過,由於旅行社推出不少豪華團,收費較高,但這並非加價,只是豪華團享受較好而價格較高而已。
至於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高級經理黃良昇則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私人樓宇租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成,預期未來一年的租金會繼續上升。他解釋,市民收入增加,便會挑選更大、更近市區、更好觀景的樓宇,若來年打工仔獲加薪,將會為租務市場帶來更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