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標準普爾昨就亞太區的主權評級發表中期檢討報告,內容指區內政府的信用評級普遍朝正面方向發展,包括香港、台灣等政府,在改善公共財政狀況上均見進步。不過,標普亞太區企業及政府評級董事總經理顧國麟表示,本港的稅基仍然狹窄,經常性收入甚為「波動」,港府要認真考慮如開徵銷售稅或其他稅收建議。
對於正進行宏觀調控的內地經濟,顧國麟認為,現階段評論宏調已取得成功,實在言之過早,但與90年代最終造成內地經濟「硬着陸」的宏觀調控相比,是次措施遠較溫和,主要集中一些經濟過熱的領域,當中亦反映了新領導層運用調控政策更為純熟,而且更早採取行動降溫。
他相信,內地樓市及經濟不會出現以往的急煞掣現象,目前中國經濟只是增長率放緩,並非完全停頓增長,此舉對香港以至亞太地區,中期來說具有正面效益。由於日本經濟亦逐步復甦,他預期會有助減輕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對周邊地區經濟的影響。
今年是亞洲不少地區的選舉年,標普亞太區主權及國際公共融資評級董事周彬指出,自年初以來區內選舉均進行得十分順利及有秩序,惟中東的局勢若持續惡化,將可能導致油價高企,影響到亞太區的貿易量及經營成本,以至通脹加劇,但此舉不會令增長趨勢出現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