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環署昨在大角嘴中匯街一間食肆的魚缸水中檢驗出小川型霍亂弧菌,並即時飭令該食肆封舖消毒,暫未接到有食客感染霍亂的報告。食店東主採用科學鹽及水喉水養魚,他懷疑與在深水埗北河街購入的海產受污染有關。這是食環署今年首次在魚缸水發現霍亂弧菌。
大批食環署職員昨傍晚查封位於中匯街永豐餐廳小廚,充公魚、蟹等大量海鮮,由於中匯街一帶食肆林立,最少有三間食肆以魚缸存放海鮮,食環署職員除在永豐的舖位撒上消毒粉,並即場將消毒粉撒向鮮魚,將受污染的海產銷毀,又在整條街灑水。
食環署油尖旺區高級總監樊容佳表示,該食肆的魚缸水是科學鹽混水喉水,現仍在調查含霍亂弧菌原因。食肆東主李先生表示,一直有跟足衞生署的預防措施消毒,懷疑事件與海產本身受到污染有關。據附近街坊表示,一直有光顧這間食肆,亦沒有出現肚痛等症狀。
食環署在七月十二日在該食肆抽取魚缸水樣本,在昨天發現含霍亂弧菌,便馬上飭令暫時封閉該店,直至完成消毒工作及相信該舖對公眾衞生不構成威脅時,才會批准食肆重開。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霍亂弧菌是海水內正常的細菌,即使水源乾淨,都有機會出現霍亂弧菌。他表示除了做足過濾工作之外,最後的防線是徹底煮熟食物,就可以消滅霍亂弧菌。食環署發言人昨提醒市民,特別在夏季,市民應時常留意個人衞生,特別是進食海產食物時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