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資金外流港股應升不升

理財智慧:資金外流港股應升不升

美元近日因格林斯潘的言論而轉強,兌日圓及歐元都有上升之勢,似乎美元的弱勢會隨着之後的加息而慢慢消失,而財資市場的焦點亦有可能重回美元身上。
近日金管局亦接到不少港元沽盤,使到銀行體系的結餘跌至不足300億。如果與高位的500多億比較,銀行體系的結餘已經下跌了4成有多。
銀行體系的結餘多少,其實反映了市場的資金流向。早前美國加息,香港沒有跟隨,結果美息與港息差距擴大,令到美元的吸引力增加;現時港元的利率是低於美元的,因此有部份資金會流走,由港元轉換成美元套息去了。
早前本欄也提及過,銀行體系的結餘多少,可以反映資金流向。如果有大量資金流入,銀行體系結餘便會上升;相反,如果大量資金撤走,銀行體系結餘便會下降。在以前,這個結餘往往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低於100億),但不知為何近兩年卻大幅增加了。近日這個結餘下降了很多,顯示已有不少資金流走。問題是,資金流走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未有炒業績現象
資金流走原因之一,是有人進行套息活動,即沽港元買美元,以賺取息差,而這結果反映在銀行體系結餘下跌之上。
原因之二可能是有基金套現,把資金調走。市場有所謂「五窮六絕七翻身」之說,雖然踏入了7月份,港股也沒有大升,但其間大型上市公司將會陸續公布業績,而預計去年的業績應該會不俗,因為沙士結束後,經濟確實有好轉,不少企業都能在經濟復甦之下得益。既有業績支持,股價自然看高一線。但觀乎恒生指數最近的表現,未有出現炒業績的現象,相信資金外流,會是原因之一。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